古阿依塔城堡旅游攻略-古阿依塔城堡必玩景点

回味文海
古阿依塔城堡

古阿依塔城堡为圣马力诺第一城堡,建于11世纪,并于不同的时期修复,因此才保存了这个城堡的完整。古阿依塔城堡雄伟地的矗立在首都圣马力诺城的最高处。由于其位于圣马力诺城的最高处,才有了第一城堡之称。古阿依塔城堡是环绕城市的三座城堡之一,展现了圣马力诺的历史。

古阿依塔城堡是圣马力诺最古老的城堡,站立在蒙蒂塔诺山上,据估计它已经站立了大约十个世纪,成为圣马力诺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古阿依塔城堡的房间很多,其中一些房间过去被用来做监狱,来关押犯人,在那个黑暗时代许多犯人死在了这个城堡中。目前,它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客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一步一步登上这个城堡的最高点。站在城市的最高点,游客可以远眺来欣赏整个城市的风景,所有风景尽收眼底。

老宜昌的旧时光:古塔幽幽,依偎着夷陵城,证了小城的芳华往事

天然塔幽幽地立在江边,看着云、听着风、守着山。

两个多月没有来这儿,心里总感觉少了点啥,有点空闲,去天然塔走走。乍暖还寒的天气,临近傍晚,还飞着细雨,少有游人,难得一份清静,正合我意。

原本笔直的沿江大道,在塔旁拐了个弯,和长江一起,仿佛把天然塔紧紧拥在怀里。是为了为天然塔留出一分安静的空间?或许是想让过往的车辆、行人路过这里,可以放慢速度,与它多亲近片刻?

顺几级台阶上去,先看见两棵龙柏,叶针油绿绿的。它们的身体向塔身斜去,树干朝一个方向歪着。这个位置是江边风口,应该是风力的缘故,可我更愿意它们是因为想和塔身挨的更近些,努力向前倾,所以长成了这样儿。

几树桃花淡淡的、懒懒地倚着石阶,春已过半、花事已去,栏杆旁、草地上尽是残紫绯红,还有尽数花瓣直接坠入长江,轻舞片刻、转瞬即逝。

傍晚的风裹着一丝凉意,和塔檐上的铃铛撞了个正着,惊飞了窗格上歇着的燕子,扑楞楞的飞到了不远处的树枝上,犹四下张望。

青石塔基上隐隐的苔痕像一副水墨画般,线条随性、自由。点点水渍把青砖浸染的痕迹斑斑,时光如笔,在这片青砖石墙上刻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一年复一年,他们静立在风中,聆听岁月有声。塔缝间的空隙里长出不少野草,悠闲地看云听雨。也许是风把它们从远处送来、也许是顽皮的小鸟一不留神把它们落在此处,它们也就在塔上安了家,倒也闲适自在。

围绕塔身的八个护塔金刚早已残破不全,依然尽职尽责的拱卫着塔身。八方飞檐、七层石塔,直耸云天。塔身四周云纹缠绕,飞檐拱翘。

这塔原来是可以登上去的,现在为保护古迹,不能进去参观。沿着狭窄的楼梯,登上一百多级台阶,宜昌城可尽收眼底。

远处群山绵绵、城内灯火阑珊,江水缓缓流过豁然开朗的山口,和远处的天际连成一片。江上帆影点点、灯光闪烁、群山和塔影倒映在水中,微风起,水面鳞纹片片,灯影随波起伏。远望群山,衔江而立,如几条卧在水面上的巨龙,自有威仪。

塔下的石墙上,刻画着老宜昌八景。物换星移,这八处景观有的已经消失在时光深处,在这里,可以找寻到些许老宜昌的昔年旧影。

天然塔身后是巍巍东山,倚靠着大江,上下守望着磨基山和荆门山。三山一塔一江,是老宜昌的格局。对着长江的塔门紧锁,一幅对联: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

时光转盘拨回到东晋,一个叫郭璞的人来到夷陵。他观山势、查水形。最后选在江边一片低洼地,垒起了两个土堆,以补五行缺土之短,以去除水患,也就有了这天然塔。

古塔幽幽,依偎着夷陵城,看帆起帆落,听潮涌潮退,穿过唐风宋雨、悠悠岁月。陪伴和见证了小城的芳华往事。

时光走进了大明朝, 土垒的台子终被时间渐渐磨平了,出生在夷陵的大学士文安之,看到这残土败台,筹集资金,准备重修此处。无奈战火绵绵,他离开故土,远走他乡。离别之时,深情回望,天然塔终与他渐行渐远。

从乾隆十年到乾隆五十五年间,天然塔经过多位东湖县令和乡绅多方奔走筹办下,几次修整,终于有了现在的样子。

时光如白驹过隙,天然塔依然屹立。曾经涛险浪急的江面,早已是江平水阔,再无水患之忧。天然塔从护佑夷陵城到守望宜昌城,一路走过。

前些年,我并不喜欢来看这塔。青砖石墙、静静地立在这里,寂寥又冷清,实是无趣。

不知何时开始,渐渐喜欢在石塔旁停留的时光。

稍有空闲,我就会来这走走看看。踩着青石板路,抚摸下灰砖老墙。任性的风不停地吹着,裏着树上的飞絮在半空中旋转、欢舞,悄悄地落在头上、肩上。

不独于我,在很多宜昌人的心底,都有一份宝塔情结。这塔见证了一座城的悠悠往事。像极了一位历经沧桑老者,安静地呆着,看闲云、听江风、说往事。

天然塔也勾连着这座城市的文脉墨根,从东晋的郭璞到清代的冯荃,雅风相传。天然俯碧流,登临四面景全收。山连吴楚开云日,江涌潇湘过客舟。远村烟浮元亮圃,近城风扇谪仙楼。春光到处都成画,茅屋人家隔水洲……

走近它,可以找寻这座塔和这个城的前世今生。它在斑驳的石墙中、苔痕点点的砖缝间、坑坑洼洼的青石条路上、不停不休的风里……走走、看看、停停、坐坐、找找、寻寻,天然塔和老宜昌一直都在。

一座塔、一座城,穿越悠悠岁月,将往事写进风中!

作者简介:高莉玲(海棠心语)宜昌市人,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2005年开始陆续在期刊、报纸上发表散文。喜欢温暖的文字,喜欢与温暖的文字一路同行,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无阿里,不西藏。阿里地区是古老象雄文明的中心区域,象泉河流域则是旷野上的象雄博物馆。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曲龙村西北面约3公里处的象泉河岸,有一处古城堡借助山势傲然屹立,如同展翅的大鹏,这里是“曲龙遗址”,历经千百年风吹日晒的佛塔、玛尼石墙、洞窟、城堡静静伫立着,置身其间,很难不去想象穹隆银城的繁华往事。关注我,带你云游大美中国!#最美观景拍摄点 #摄影 #遗址

旅行攻略:追寻当涂古城,“三塔两浮桥”三塔,见证古城历史风情

很多人不知道当涂是个古城,

它有着多少年的历史?

同样的很多人也不知道诗仙李白终老当涂,

葬在当涂大青山。

不知道李之仪的“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写于当涂。

不知道太平府指的还是当涂。

不知道啊,不知道当涂的太多。

今天小编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当涂“三塔两浮桥”中的风景和风情并存的三塔。

城西金柱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柱塔为砖石构成,通体高37米,底径9米,八角七层,各层檐口以砖仿斗拱,塔基由青石叠砌。塔体双筒结构,外筒为梯道,内筒为各层塔心室,各室均为穹隆顶,顶沿下口镶佛像砖,内设佛龛,各层各面均开塔门,门两侧筑灯龛。

塔下有一寺名为佛塔寺。

ps:金柱塔位于当涂县姑孰镇宝塔行政村,距当涂县城2.5公里。

城北黄山塔,始建于南朝刘宋,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仙李白赞美黄山塔:“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黄山塔为楼阁式佛塔,砖木结构,平面为八边形,外五层,内九层,高27余米,外一层一檐一平座,檐下设斗拱。该塔从西北面劵门上塔,内部架梯而上,每层设一劵门及壁龛,层与层间楼板相隔,以正方形交错至顶,墙体多为一顺一丁,外用石灰浆砌筑。

黄山半山上有一寺名为广福寺,相传当年有九十九间半的寺庙,如今只留下些许痕迹。

后人在此修建的寺庙。

ps:黄山塔位于当涂县城北五里的黄山之巅。

城东凌云塔,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后被风雨所毁,2011恢复凌云塔,矗立凌云山山巅。

凌云塔恢复采用明塔建筑风格,七层八角,钢筋混凝土仿木楼阁式,内阶梯,可上七层,附外廊;总高35.4米,可绕塔望。

凌云山下有一庵名为大悲庵,山下还有一道家遗迹—和合二仙洞。

ps:凌云塔位于凌云山公园内。

当涂“三塔两浮桥”是历史悠久的见证,更是当涂人心目中的骄傲。一座古城之郊,三座古塔于一城之周鼎足而立,不仅为安徽所罕见,即使在全国亦属少见。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