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市政厅旅游攻略-红色市政厅必玩景点

蔡坤
红色市政厅

红色市政厅其实就是柏林市政厅,“红色市政厅”之名则来自于市政厅的建筑材料——红色的砖块,以它突出而醒目的正立面而成为柏林的地标之一。1861年到1869年,柏林市政厅根据赫尔曼•韦斯曼(Hermann Waesemann)的设计建造而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这座意大利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拥有三个庭院,无数圆形的拱门以及中间74米高的宏伟钟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市政厅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战后马上就得到了重建。在柏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的时期,这里以及周围的亚历山大广场都位于东柏林一侧。东柏林市政府就在这里办公,而西柏林市政府则选择了舍内贝格市政厅。从1991起,红色市政厅再次成为统一后柏林市政府的所在地,市长的办公室也自然在那里。

在市政厅里有几间房间值得去参观:徽章厅里面挂有柏林市及每个区的徽章,是用来接待重要的客人们;大宴会厅则是各种庆典的举行之地,比如招待会和各自仪式;最漂亮的要数9米高的圆柱厅,内有橘黄色的穹窿顶和大量古典的半身塑像,这里曾经是市政厅里的图书馆,现在圆柱厅则经常举行各种展览。在三楼的走廊里,挂有所有被授予柏林荣誉市民的人的肖像画,那些画由Rolf Dübner所绘制。

Rotes Rathaus

必去理由:柏林最醒目的地标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德国[Germany]

景点所在省、州:柏林州 [Berlin]

景点所在城市:柏林 [Berlin]

毕节市博物馆开通“红色年华·革命记忆”红色会址VR虚拟漫游展厅

近日,记者从毕节市博物馆了解到,为了让市民朋友们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毕节市博物馆已开通“红色年华·革命记忆”红色会址VR虚拟漫游展厅,感兴趣的市民朋友们可以到七星关区文博路毕节市博物馆新馆二楼进行体验。

此次VR博物馆在线上体验做出了多项尝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形成了观众主动探索的观展模式。VR展厅采用业界领先的专业设备采集不同博物馆的陈列、文物细节,还依托三维数据重构技术,以高精度还原重建,确保展厅、展品细节不变。同时,VR虚拟博物馆还收录了线下展馆中珍贵展品的高清图像、语音资料,参观者只需戴上VR眼镜,手持控制手柄就能在线参观“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市博物馆的其它展馆。

VR虚拟博物馆陈列简单集中,体验感强,对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有非常大的延伸和补充作用。凭借集成、直观、便捷等特点,VR虚拟博物馆还能减轻文物馆的分流、导览压力,让参观过程更加井然有序。

据悉,毕节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是贵州省成立最早的市级综合博物馆。现馆舍由“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文博路博物馆新馆三处组成,目前已累计接待观众上百万人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通讯员李密

编辑蒲曾勇

编审林全举

终审黎秀禹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大别山精神”:信阳市浉河区政协开展界别组红色教育活动

牢记初心使命,争当出彩先锋。为深入贯彻全市政协系统会议精神,7月22日,信阳市浉河区政协组织医药卫生组、工青妇组、文化艺术组、教育体育组等四个界别组联组活动,赴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开展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大别山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区政协主席何怒涛、副主席杜一江参加活动。

在“全国红色第一县”确山县,委员们参观了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在参观中,通过一幅幅珍贵图文资料和实物展览,大家重温了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共同追忆了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和丰功伟绩。

在竹沟革命纪念馆,委员们认真参观学习,瞻仰了革命先烈当时战斗生活的图片、实物,进一步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红色教育,委员们思想得到洗礼,纷纷表示要勇于担当作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履职尽责,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浉河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活动中,何怒涛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三个怎么来的”之问,不负总书记殷殷嘱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真切体会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要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践行“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精神内涵;要在实现“两个更好”,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担当作为,争做出彩政协人。

(文图:信阳市浉河区政协)

2020年第207期

广东红色“物”语 | 中国首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在此建立

“起义路”上的广州起义纪念馆曾是广州起义部队的指挥中枢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

1921-2021

广东红色“物”语

广州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域,有一条“广州起义路”。路上有一处著名的红色史迹——广州起义纪念馆。这是为纪念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在起义的指挥中枢旧址之上,树立起的一座丰碑。

今天的“广东红色‘物’语”专栏,要讲的,就是这座馆,以及曾在这里出入的那些人,曾发生的那些事。

广州起义纪念馆正门。

一件红色文物

烈士游曦的小笔筒

一个小笔筒见证革命战士游曦天真烂漫的少年时光

广州起义纪念馆中,收藏着一件小笔筒:两个光屁股的小童,抱着一棵大树的树墩部分,正在高兴地玩耍。树根部分,还卧着一只眼红嘴红耳朵红的小兔子。

这是“英雄的女兵班长”、革命烈士游曦在1924年用过的双小童瓷笔筒。笔筒不大,仅高12.5厘米,长8厘米,宽6厘米,口径3.2厘米;底长6厘米,宽5.5厘米。1978年,游曦侄女游嘉华将它捐出,现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三级文物。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游曦是个非常坚定的革命战士,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但她的小笔筒呢,上面有这样两个小孩子的形象,看起来很活泼、轻松,让我们能想到游曦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子那种温柔,想到她对生活的一些感受,一些想象。

游曦的牺牲,即使在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画卷中,也是最震撼、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瞬间之一。

广州起义女兵班班长游曦用过的笔筒。温馨可爱的儿童形象,是铁血、年轻的革命女战士心中那一抹温情。

游曦,原名游传玉。中国共产党党员,黄埔军校首批女学员。她也是巴渝地区首个女工工会——重庆丝业女工工会的创建者,曾担任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1924年,16岁的游曦就读重庆女二师时,在教师、著名共产党人萧楚女启发教育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走上革命道路。她把自己的原名“游传玉”改成了“游曦”,意为看见了曙光。1926年10月,黄埔军校在武汉办起了分校。中共指示各地党组织选送革命青年报考。游曦等人得知后立刻报名。她知道进了军校,将来就要上战场,生死难料。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游曦一度把名字改成了“游牺”,意思是为了革命不怕任何牺牲。1926年底,她和李淑宁(即赵一曼)等300多人,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东下,抵达武汉。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游曦随教导团加入工农红军起义行列,她所领导的女兵班编入预备队,担负团部的警卫工作。游曦也是作为起义主力的教导团中,唯一一个女兵班班长。

起义的第二天,游曦奉命带领全班女战士到珠江北岸长堤阻击国民党军队;当晚10时,起义军主力已撤出市区。因和总部失去了联系,游曦率领的这支小部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仍坚守在天字码头,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12月13日,反动军队在英、美、日帝国主义的炮舰支援下,蜂拥向珠江北岸进攻,女兵班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死战不退。在危急关头,游曦派出一名战士回总部联系,并令她转告总部,“宁愿流尽一滴血,也要保卫苏维埃政权”。她指着飘扬在阵地上绣着斧头镰刀的红旗,向负伤的同志说:“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高举这面红旗,与敌人拼到底。”不久,敌人又向她们反扑,游曦指挥全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全班战士都壮烈牺牲。此时游曦年仅19岁。

广州起义纪念馆内部。

一个红色史迹

广州起义纪念馆

“工农红军”的旗号首次在广州起义出现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又发动和领导了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广州发动广大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广州起义纪念馆所在旧址原为国民党广东省会公安局,广州起义时在此建立了工农兵民主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由于敌强我弱,起义最后失败。1961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对旧址维修复原,并成立广州起义纪念馆。

“理解广州起义的意义,还是要把三大起义连起来看”,杨琪告诉记者,毛泽东主席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中指出:“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这是帮助我们理解广州起义在中国建军史、革命史、党史上的意义的关键性评价。

杨琪指出,广州起义虽然只有短短的3天,但它的历史意义是伟大的。广州起义公开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号,开创了城乡配合、工农兵联合举行武装起义的先例,是对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大屠杀的英勇反击,是挽救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起义中建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大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虽然起义失败了,但在中国革命的道路探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纪念馆内景一角。

一位红色人物

梁桂华

农讲所第一届学员为起义典当祖屋

参与广州起义的共产党人,可谓群星璀璨。梁桂华即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南粤英烈传》记载,梁桂华原名“贵华”,1893年12月21日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县思劳乡三坑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4岁到广州当理发学徒,后到佛山等地当理发工人。1922年春夏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佛山市理发工会会长,率领工人罢工,迫使资方提高工人的工资。后又联合各行业工会,成立佛山市工人俱乐部,领导全市的罢工斗争,被反动当局逮捕,后获营救出狱。

1924年7月,梁桂华被选派到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参加了黄埔军校举办的农民运动军事训练。10月,带领南海县第一农团军支援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5月,梁桂华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协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同时,还被选为中共广东区委监委,成为杨殷的得力助手。6月,梁桂华参加省港大罢工的组织工作,任罢工委员会深圳接待站主任。

梁桂华

1927年初,梁桂华任香港地委书记。“四·一五”反革命事件后,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入狱,受敌人严刑拷打、逼供,宁死不屈,后经营救出狱。同年,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配合周文雍组织和改编工人赤卫队,并任赤卫队副总指挥。他将一间祖屋典当,筹得400元白银资助起义,并在广州小北直街开一间“大安”米店,作为存放武器的仓库。

1927年12月11日清晨,广州起义打响,梁桂华带领敢死队,配合教导团,浴血奋战,占领广州公安局。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他负责指挥工人赤卫队,配合教导团和警卫团战士,与偷袭的国民党军队和美、英、日、法等国军舰展开激烈战斗。13日上午,在与敌人的肉搏中,身负重伤,送韬美医院救治时,不幸被捕,在医院前门壮烈牺牲,时年34岁。

红色传承

广州人习惯将越秀区这条南北走向,从矗立着广州解放纪念碑的海珠广场延伸到中山路的“广州起义路”简称为“起义路”。它的前身是1919年辟建的维新路,1966年才更名。起义路上的广州起义纪念馆绿茵环抱,在清朝光绪年间为广东高等巡警学堂;辛亥革命后为巡警总监部所在地;民国时期为广东警察厅,至1949年,这里一直作为广东国民党政府警察最高机构所在地。广州起义时,这里是起义部队的指挥部和广州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61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广州市政府对旧址进行维修,并成立广州起义纪念馆,由叶剑英题写馆名。

今天的广州起义纪念馆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广东省、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院内现存门楼、中楼(广州苏维埃政府办公楼旧址)、北楼(工农红军指挥部旧址)、南楼(警卫连连部和库房旧址)、东北楼(拘留所旧址)等文物建筑。我们能在馆内的展览中看到广州起义的众多珍贵瞬间,也能在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氛围中,感受到革命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策划:杨清蒲、周成华、林明

执行:赵东方、余靖

内容统筹:王菁、赵亦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通讯员 冯婉玲

视频拍摄/王维宣

视频剪辑//李文琤、闫琦

海报设计/郭俊航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叶碧君、苏瑞壮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