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咖啡馆旅游攻略-和平咖啡馆必玩景点

陈伟杰
和平咖啡馆

和平咖啡馆是巴黎第九区的一个著名咖啡馆,由巴黎歌剧院的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设计。传说,如果一个人坐在咖啡厅,必然遇到朋友或熟人,可见此处是非常出名和受欢迎的。

和平咖啡馆于1862年6月30日开业,服务于同一名称的酒店,不过后者后来更名为大酒店。它曾招待了1867年世界博览会的游客。由于靠近巴黎歌剧院,它吸引了许多著名的客人,其中包括儒勒•马斯内、埃米尔•左拉和居伊•德•莫泊桑。在美好年代时期,光顾这家咖啡馆的主顾包括谢尔盖•佳吉列夫和威尔士亲王、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咖啡馆内后来设有一个电台演播室,对美国播出“这是巴黎”节目。1975年8月22日,和平咖啡馆被列为法国历史古迹。

Café de la Paix

必去理由:巴黎最著名的咖啡馆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法兰西岛大区 [Ile-de-France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巴黎 [Paris]

高贵典雅的办公室设计,让人仿佛置身咖啡厅和博物馆

工作本是一件枯燥、繁琐的事,所以工作之余,为了放松身心,许多人往往会选择去咖啡厅或博物馆,咖啡因可以暂时为你驱走疲惫恢复精力,而展览品可以带你“穿越”到千年以前,来一场与先贤的精神交流。

而West Elm(西榆树)的新办公室,就可以让你在工作期间品尝咖啡、观赏展品,带你感受不一样的风情。西榆树家具供应商总部的新办公室面积为13750平方米,由VM建筑设计团队操刀设计,位于拥有150年历史的纽约布鲁克林海滨的储存仓库综合楼。

VM建筑设计自2002年成立之初就一直与西榆树合作,一个是建筑设计公司,一个是家具供应商,这两者的相互合作,和17度租赁公装平台上的整合设计师、施工单位、材料承包商等资源有异曲同工之妙。双方都能借助相互合作与助力,节省中间环节,节约成本,最终为终端客户提供更优质、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西榆树的办公室设计究竟有着怎样的迷人之处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西榆树的新办公室面对着布鲁克林海滨,拱形的门自带海滨风情,坐在舒适的沙发上,透过落地玻璃窗看向远处,也别有一番风味。在13750平方米的西榆树办公室里,不同的角度、位置,看到的景观都不尽相同。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七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迹之一——布鲁克林大桥便坐落于此,为了方便员工和来访者随时端详这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建筑物,设计团队为这面墙设计了许多高大宽阔的拱形窗户。这是设计的人性化所在。

这样的人性化之处在整个设计中并不少见。

由于建筑的外墙是几乎两英尺厚的砖石,整个建筑的窗户总体较少,导致室内光线稍有欠缺,建筑的原型像一个黑暗的仓库。出于这一考虑,设计团队尽量使用轻型货架,采用反光地板,查看走廊确保每个窗户对空间的影响最大化。除了利用天然的光线,设计团队还贴心地为每一位员工配备了桌面台灯。

为了配合空间的设计感和美感,不同风格和色调的办公区域,选用的是不同颜色和造型的台灯。在主色调为白色的空间里,简约大方的白色办公桌、独特造型的简约小台灯,带来了现代意味,木质横梁、青灰相间的砖墙,则给了这一空间浓浓的年代感,这种现代感与年代感的融合,给了这一空间不一样的惊喜。而在另一空间,搭配的是黑金相间的简约台灯,整个空间木质原料与木质色彩的融合,给了这一空间独特的韵味。

西榆树新办公室设计的惊喜远不止此。

设计团队希望创建一个展示美学设计和艺术元素的环境。这个高端典雅的新办公空间,绝不只是简单的现代感和历史感的融合,它是一个复杂的空间。你既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时尚的办公场所,也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家具的展厅,你甚至可以把这里看作一个博物馆。

通过对重型木材的切割,创建了一个大型的中庭,借此分割了空间,带来了空间的流转与空气的流通。透明串状吊灯与连接楼梯处的玻璃围栏,给这一空间增加了梦幻的感觉,大理石地面与黑钢构造柱,又为空间带来了精致优雅的感觉。虽然整个项目面积巨大,有充足的空间可供使用,但是设计团队并没有放松对空间的约束和管理。在楼梯底部,设计团队打造了一个小型的休息区,黑白条纹的经典搭配,为设计增加了不一样的色彩。

在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区,青灰相间的砖墙与重型构造柱的结合,隐藏在墙体里面的灯光与白色家具、摆件的融合,让这一空间宛若一个特殊构造的博物馆。而连接着楼梯顶端的,是一个摆放书籍的置物柜,在红色砖墙与红色吊顶的搭配下,这一区域则像是一件气氛绝佳的图书馆。不得不说这是设计的高贵之处,也是设计的迷人之处。

纵观整个设计,既有青砖与红墙的颜色冲撞,又有木质与钢质的材质对比,既有玻璃与木头的元素融合,又有开阔与紧凑的空间搭配。身处这样的办公空间,绝对是一种视觉及心灵的享受!

沉寂七年对外开放,曾经的文物建筑竟然成了咖啡馆,游客:很平价

重庆历史悠久,不过作为“陪都”的历史,总使得这里笼罩上一层“民国风”,其实重庆的“西洋化”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清政府不仅将重庆开为商埠,还在重庆设立了海关,就在朝天门附近,其后法国更是在今天南岸区的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诸如法国水师兵营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等一大批法式建拔地而起,不过其中历史最悠久、法式风情最纯正的建筑当属位于解放碑的中英联络处。

现在走到解放碑国泰广场的附近,就能看到这栋优美的法式建筑,在一堆现代建筑里显得格外显眼:采用对称结构的造型和布局,有十足的对称美,不仅有着精美的法式廊柱,屋顶还有精致的老虎窗,显示出法式建筑特有的高贵典雅,门口还放了一只大兔子,十分可爱。

不少人第一次看到这座建筑的时候,都会误认为它可能是教堂,这还真没错,究其历史最早就是在1844年作为重庆教区(即天主教川东南代牧区)的“真原堂”一部分,直至后来被英国的怡和公司租借使用才丧失了宗教功能,不过在1939年到1946年间,中英双方都在此交换情报,因此大家还是习惯叫做“中英联络处旧址”,虽然还是经过多次毁损和重建,但是始终保持着原貌,甚至挺过了重庆大轰炸,是全国重点文物建筑。

不过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一栋封闭的建筑”里,没错,它有着长达七年的封闭期,从12年开始就一直未曾对外开放,直至19年,沉寂了7年的它再一次走到了人们的眼前,但是好玩的是,联络处并非像其他文物建筑一样被改建为博物馆,而是作为了咖啡馆使用,整个联络处的一楼是咖啡馆的主题,左右两边都可以堂食,二楼、三楼的外廊也可以坐,安静地在这里翻翻书或是和朋友聊聊天,细品这栋法式建筑带来的优雅。

不仅如此,这栋建筑还有丰富的功能,比如二楼是展厅,有很多重庆本土的非遗项目常设展区,也有不同的临展;三楼是生活美学区,展示了很多诸如家装在内的生活美学,同时也作为餐厅使用,可以进行聚餐或是会议。很多人有一种误区,觉得这种地方肯定是宰人的,其实并不然,无论是咖啡或是餐食都很便宜,不少app上还有团购,价格比很多网红店还低。

这就是中英联络处的前世今生,近200年的历史,平价的咖啡和餐食,还有各种展品,你到了重庆会去打卡吗?

图/文 由旅游狂魔夏夏夏 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关于作者:目前已经前往过全球500+城市,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以及斯里兰卡当过国际志愿者,欢迎持续关注,与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乐,喜欢记得点赞评论或分享哦!

1平和暴动纪念馆

1平和暴动纪念馆

平和“红军党校”

位于长乐乡联三村下坪组的纪念馆,距平和县城64公里。原址是罗氏祠堂,又名“下书斋”,当年平和暴动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1978年,为纪念平和暴动50周年,将当年暴动总指挥部旧址建成纪念馆。馆址为单檐三开间,土木结构建筑,占地2441.58平方米,建筑面积148.48平方米,筑有围墙,遍种花草,显得宁静肃穆。大门匾额“平和暴动纪念馆”为王直将军所题。

纪念馆分前厅后厅两部分,中有天井和走廊,展厅正中,安放着当年暴动总指挥、中共平和县委第一任书记朱积垒烈士的雕像。馆藏文物有实物61件,图片、照片数百幅,内容丰富翔实。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