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尚博物馆旅游攻略-巴黎时尚博物馆必玩景点

丁磊猪猪
巴黎时尚博物馆

说起时尚,大家一定会想起《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这部影片吧。还记得那个傻头傻脑的美国妞安迪吗?影片开始,她在一座古堡里见识了流光溢彩的时尚工业,也意识到自己与它的格格不入,她所身处的古堡就知名的巴黎时尚博物馆。这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古堡,于19世纪末为加利拉(Galliera)公爵夫人所建。1977年改修为博物馆,展出从18世纪到当代具有标志性的服饰与首饰。

这座博物馆陈列着自1735年至今各阶层人士穿着的各式服装,有将近4000套套装,有大约6万件18世纪至今的各种女装、男装和童装。在18世纪馆内陈列着近百件女装,近两百件男装、250件绣花背心、衬衣和当时的各种附属装饰,比如妇女服装所用的胸花、别针、花边、腰带。不仅18世纪馆的展品琳琅满目,19世纪和20世纪馆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这里除了展出各种宴会和会见贵宾时穿的漂亮、隆重的礼服外,还有骑自行车、游泳、赛车、击剑时穿着的运动服,甚至还有几种已被淘汰掉的宗教服装。

在这座博物馆中,不仅有法国各个时代的服装,而且还有国外一些名流穿过的服装,已故的摩纳哥格雷斯公主的两件晚礼服也是博物馆的收藏品。所以说到巴黎不到这个全世界最令人难忘的时尚博物馆一游,那将是非常遗憾的。

Musée Galliera

必去理由:巴黎最著名的时尚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法兰西岛大区 [Ile-de-France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巴黎 [Paris]

吴国盛 | 巴黎工艺博物馆:欧洲最古老的科技博物馆

巴黎工艺博物馆外景

巴黎工艺博物馆(Musee des Arts et Metiers,Museum of Arts and Crafts,以下简称工艺馆)与国家工艺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s arts et métiers,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Arts and Crafts)互为表里,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一个实体、两块牌子。前者负责对外布展,后者负责收藏。国家工艺学院成立于1794年,专门收藏科学仪器和技术发明。艺术与工艺博物馆于2000年重新整修以现名对外开放。博物馆目前展出2400件有历史意义的藏品,包括傅科摆原件、自由女神像原模、帕斯卡计算器原件、拉瓦锡的实验仪器这些极为珍贵的科学技术史遗产。对我来说,这个博物馆的收藏格外让人激动。

国家艺术与工艺学院大门

工艺学院院内的巴本铜像

工艺馆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0点到下午6点开放,周四晚上延迟到9:30,每周一、5月1日和12月25日闭馆。

工艺馆建筑共3层,规划了一个单向的参观路线。从一楼入口处开始,依次是安放了傅科摆的圣马丁教堂、交通展厅,然后是二楼的建筑展厅、通讯展厅、能量展厅、力学展厅,最后是三楼的科学仪器展厅和材料展厅。

傅科摆。法国物理学家傅科(Jean-Bernard-Léon Foucault,1819-1868)最早于1851年1月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做了这个单摆实验,摆长2米,摆球质量5千克。为了使这个实验更直观,需要更长的摆线更重的摆球。巴黎天文台台长阿拉哥让傅科到天文台来做实验,这里的子午线观察室可以提供11米的摆长空间。果然,这次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每次摆动路线的变化都可以被肉眼看出。1851年2月3日在巴黎天文台,傅科向在场的科学家和学者们正式发出邀请:“来看地球转动吧!”当年3月31日,傅科在万神殿的穹顶下开始实验。当时的共和国总统开启了单摆的摆动。在场的观众均能看到单摆的摆尖在沙盘上划出的路线,每次都在移动变化,这就说明,地球确实在转动。以后几个月,全世界数十个傅科摆摆动起来,向观众证实地球的确在转动。如今,傅科摆几乎成了世界上每一个科技博物馆的标配。

用来测量摆平面角偏差的仪器

傅科的电磁感受装置(约1860年)

一种仿古希腊蒸汽机的演示反作用的装置,将压缩空气释放时,可使铜球转动。装置设计者为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Edme Mariotte, 1620-1684),1829年复原。

卡塞格林望远镜,拉朗·卡塞格林(Laurent Cassegrain, 1629-1693)于1672年发明了这种反射式望远镜。

1860年代的横梁式蒸汽机,是瓦特蒸汽机(1769)的直接后代,在巴黎用于从塞纳河中抽水。

公共汽车的驾驶室

装了4个轮子的用于农业的蒸汽机(1852年),便于在乡村间移动。大飞轮可以带动比如打谷机这样的农业机械。

1892年迪塞尔发明的内燃机

雷诺赛车

早期的飞机,机翼两端有两个轮子。

列诺瓦(Etienne Lenoir, 1822-1900)铜像

不同年代的自行车

有轨电车模型

火车头模型

1770年法国发明家居诺(Joseph Cugnot, 1725-1804)发明的用蒸汽动力驱动的车辆模型。

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楼梯间,空中悬挂着一个1893-1897年间的飞行器,机翼模仿蝙蝠。

上到二楼,从机械厅开始,依次是能量厅、通讯厅和建筑厅。

早期车间里的机械设备,顶上长长的轴提供主动力,下方的多个机械都在主动力的带动下工作。这一组展品都是活动的。

带发条动力的音乐“唱片”。图下部的圆形唱片是一个金属圆盘,上面布满了特殊安排的凸起,音叉或发声簧片碰到凸起时就会发声,不同半径处的音叉或簧片发出不同音高。这样,在“唱片”转动的时候,就可以演奏乐曲。

1790年的家用摆式机械钟表,可以打钟报时。

1819年的机械驱动的管风琴,其原理与上述机械“唱片”类似。滚筒上的凸起可以用来控制管风琴的开关。

1832-1840年间制造车轮的车间

镂空的象牙球,标志着非常高超的加工工艺。

1888年四缸四冲程的汽化器引擎

英国工程师萨弗里(Thomas Savery, 约1650-1715)于1698年发明的第一台可以付诸实用的蒸汽提水机模型。

1962年的通讯卫星

第一代电话机

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

报纸印刷机

铅排版

1842年惠斯顿公司生产的带两个磁指针的电报机

18世纪的手动印刷机

三楼是历史上的科学仪器,以及材料展厅。

1830年的带钟表的太阳系仪

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1743-1794)遗留下来的实验仪器展台

拉瓦锡1785年的气量计

拉瓦锡的凹面镜(左)

拉瓦锡1782年的量热器

拉瓦锡的气压计

蒸汽反作用下的小车

古老的计时器

太阳系仪

参观完工艺博物馆,看到了这么多历史悠久的科学仪器,非常兴奋。当然,如果这个馆再多引进一些互动展品,特别是与历史藏品相匹配的互动展品,那就相得益彰了。事实上,工艺馆内现有的两组互动展品都设计得非常巧妙。

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简称“科博馆”)广义上包括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科学工业博物馆(Science and Industrial Museum,简称“科工馆”)和科学中心(Science Center)三种科学类博物馆。在我国,科学博物馆常见的称呼是“科技馆”或“科学技术馆”。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正在进入科技馆的发展高峰时期。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博物馆,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科技馆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

本期图文内容选自吴国盛著

《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欧陆漫游(第2季)》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春节迎来客流高峰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新时尚

牛年春节,响应“留杭过年”的号召后,不少市民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回味传统,给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也迎来了客流小高峰,截止正月初六,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共接待11583名观众参观游览。博物馆里过大年既经济又惬意,成为了牛年假期新风尚。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推出了“留杭过大年,快乐送到家”系列活动,精心准备了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陈列、一个临时展、三部文物相关影片以及丰富的主题系列活动回馈观众,吸引大家前来沾一沾“牛气”。

勇立潮头

跨湖桥文化主题陈列

经过近十个月的“闭馆修炼”,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陈列提升工程圆满收尾,以浙江精神核心要义打造的“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陈列精彩亮相,这不仅展现了跨湖桥先民作为钱塘江最早踏浪人的重要地位,突出跨湖桥先民创造独木舟与海潮相搏的史实,又强调了跨湖桥文化的精神内涵,彰显出浙江人传承自祖先,流淌在血液里的进取精神。

“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陈列”于2020年9月28日隆重开幕,各家媒体竞相报道,各方评价极高。春节期间,您不妨亲身感受一下其中的魅力。

“洮河遗韵

临洮5000年历史文物展”

临洮,是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是战国秦长城西起首,是丝绸之路南线上的枢纽和重镇,有着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物资源,多彩的文化遗产。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联合临洮县博物馆举办的“洮河遗韵——临洮5000年历史文物展”在春节期间依旧人气不减,八千年跨湖桥文化和五千年临洮文化在湘湖湖畔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文博影院”佳片不断

春节期间,《三探跨湖桥》(上、下)、《考古进行时》等一系列制作精良的优秀佳片在我馆报告厅相继播放,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1.春联送福

“春联送福”活动是春节活动的美好“序曲”。活动现场翰墨飘香、人头攒动,一副副书写工整、行云流畅的春联跃然纸上,这些散发着清新墨香的大红春联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

2.“庆祝建党100周年. 萧山红色记忆”有奖知识问答活动

要说人气最高的,当属红色记忆活动了。题目全部都是关于建党的各类知识,只要答对了,丰富小礼品领不停。又能拿到小奖品,又能收获不少“红色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跨湖桥记忆之雕版印刷体验

4.跨湖桥记忆之活字印刷体验

5.跨湖桥记忆之经典文物拼图

6.观众调查抽奖活动

来源: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 | 一件南宋名媛时尚单品

大家好,我是小奁(liān)。欣闻“镇馆之宝系列”每期介绍一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得见一些兄弟单位的大牌明星出来自我展示,龙章凤姿,顿令人生出见贤思齐之心,这不我也来跟大家见面啦!

小女子来自江苏省的常州博物馆,是用漆树的汁液涂在器物的表面制成的器物,身份证上名叫南宋朱漆戗(qiàng)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这么复杂的名字是否让你想到了高大上的皇家谥号?其实这是文物专家们为了准确描述我的特征而取的全名。(起这种又长又难读的名字,老师点名一定不会点到你。)

百人力、万人功造一漆器

我们国家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漆器,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漆器的制作水平逐步提高,外观及性能也越来越好。到了战国时期,漆器由于其光亮洁净、隔热耐腐、轻巧美观的特性受到了诸侯贵戚们的欢迎,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成为上层社会的主要生活用具。从此,各种用途的漆器制品大放异彩,漆器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

漆器的胎骨从最初的木胎发展出竹胎、陶胎、铜胎、夹紵胎、骨角胎等,髹漆技法包括素髹、罩漆、彩绘、描金、堆漆、填漆、犀皮、戗金、平脱、剔红、剔犀等诸多门类,而每一门类又有不同制法。

我们古代漆器制作耗时费工,价格也很昂贵,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奢侈品。生漆采集素有“百里千刀一两漆”之说,就是说每棵漆树所产有限,采漆工要走上百里路,于众多的漆树上划上千刀才能采集到少量的生漆。

漆器的制作工序也极为复杂费时,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而大漆阴干也十分费时,所以制成一件器物往往需要数月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汉代《盐铁论》称漆器“一杯桊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南宋仕女闺中佳品

我自己的身世呢,还得从大约800年前南宋时的温州城说起。那时浙江温州还没有江南皮革厂,但那时的温州人和现在一样聪明勤劳。

温州工匠制作的漆器在江南极富盛名。我就出生在温州一个叫做新河的地方,那里一位名叫金念五郎的漆匠花费了大量心血成就了我——一件高贵典雅的梳妆盒。

出于对自己技艺的自信,他将自家商号“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写在了我的盖子里。后来我被人买下带到了江苏常州,交到了南宋副相薛极家的一位贵妇手中。作为一件妆盒,从此我成了这位南宋仕女的时尚单品。“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日子一晃多年。出于对我的深厚感情,主人带着我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我也被深深埋入地下,等待再次破土而出惊艳世人。到了1976年,常州武进区村前乡蒋塘村的人们在开挖排水沟时发现了主人的家族墓地,我近800年的休眠结束了。

China是瓷器,Japan是漆器

特别令我惊讶的是,自从重见天日后,我受到了文物专家的广泛关注,甚至那以漆器为国名的日本国,也有许多的漆器大师带着朝圣般的心情来拜访我。

后来我才知道,沧海桑田,如今存世的宋代戗金漆器已是凤毛麟角,而我偏生的最为精致,保存的最为完好。因此,我成为了专家们一致首推的漆器名品,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一级甲等文物,也就是货真价实的“国宝级”文物。

说起来前来观摩的日本人,咱们的邻居日本,英文名Japan又有漆器的意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中国漆器不如日本,只是咱们瓷器做的实在太好,抢了漆器的风头,所以现在我们国家的英文名China才有了瓷器的意思。真是天道不测,造化弄人。

女子有多爱美,器物就多精湛

小奁一直不喜欢懒姑娘,现代有句时髦的话“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虽说话糙了点,但道理不假。作为一个有着800年化妆保养经验的资深Lady,小奁可得好好的为如今的姑娘们树立个榜样。你知道吗?我重见天日的那天可是满负荷的哦!满满当当的装着铜镜、木梳、竹篦、竹剔子、粉盒、胭脂罐、香盒等物。可见,南宋仕女精致优雅的生活也离不开每日悉心打理自己的妆容。所以,不要说什么天生丽质,你知道人家有多努力吗?

作为闺中用具,我自带美颜效果。

(以下用300字诠释什么叫“工艺精湛”)

木胎,十二棱莲瓣筒状造型,由盖、盘、中、底四部分扣合而成,合口处均镶包银扣。通体外髹朱漆,内髹黑漆。盖面为戗金仕女消夏图,奁身四周十二棱间戗划有莲花、牡丹、梅花、山茶、芙蓉等折枝花卉。我周身的花纹都是采用的戗金技法,这是髹漆工艺中极为考验工匠水平的技法。

戗金之法耗时费工,同时也深奥费解,简单来说就是用刀具或针锥等,在固化的漆膜表面戗划点、线凹纹,贴金箔或莳金粉于凹纹,使漆器花纹呈现出金光闪烁的效果。我周身所戗纹饰,笔划纤毫毕现,犹如以漆为纸,以刀为笔,金箔为墨,使得我朱漆金纹相映生辉,显示了五郎高超的髹漆技艺。戗金技法元朝时传入日本,被称之为“沉金”,难怪日本的髹漆大师们这么看中我,原来我是他们“轮岛涂”沉金技法的先驱。

高颜值不代表我是“花瓶”,人家可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美女。我的盖面上戗金了一幅仕女消夏图,画面一角写意式的几笔湖石,掩映花枝和柳枝,园庭夏景妍媚,清荫接人。仕女二人闺门多暇,把臂偕游, 窃窃私语。小丫鬟捧了一个胆瓶随侍在傍,好像在等候主人采花插瓶,以为夏日清供。更值得一提的是,画中一位仕女手持折叠扇,扇面上隐约可见花卉绘画。这是中国最早的折叠扇形象之一。

宋代,折叠扇在中国流行不久,正如其他时髦的奢侈品一样,其价不菲。但夏日里一缕清风,正是闺秀所爱。“尺素裁成半叶荷,竹批六夹影相罗。玉人笑把遮羞面,还向绦边见笑涡。”如此意境,正被金念五郎入得漆画。朱漆地子上戗金本是“鲜花着锦”的效果,免不了几分俗艳,而这幅漆画却以题材的选择和绘笔的简约,使得器物显示出了清雅的气质来。

这就是我的生平故事和隽永内涵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通过我多少了解了一点漆器文化呢?但不论如何,我要说,参加这次活动很开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

参考文献:

1、陈晶《漆石汇——陈晶考古文辑》文物出版社 2016年7月

2、扬之水《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11月

3、扬之水《买椟还珠的理由——漆盒散记》《博物院》杂志 2017年第1期

撰文:李威(常州博物馆)

插画:基纽

编辑:陈雪 王佳 滕菲

主编:周立文

副主编:殷燕召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

预约咨询电话:0519-85165080转8078分机

馆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8号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