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区党委旧址旅游攻略-冀鲁豫区党委旧址必玩景点

豆丁
冀鲁豫区党委旧址

位于大张家镇红庙村。濮范观抗日中心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鲁西地区军民抗击日军的钢铁堡垒,是联系鲁西、冀南、豫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桥梁,也是沟通华北与华中、太行与太岳的枢纽。后来也是鲁西、冀鲁豫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因而被誉为“红色濮范观”、“边区小延安”。1943年11月26日至1944年1月13日,冀鲁豫中央分局在观城县红庙村召开冀鲁豫边区高级干部会议。至今保留着刘少奇同志住过的房屋。是聊城市命名的三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教学点之一。

自驾车指南:济聊高速公路——聊城西出入口下高速——沿聊莘公路南行(约40分钟)——沿东升路南行(约10分钟)——沿武阳街西行(约5分钟)——沿S259南行(约30分钟)——沿古樱路西行(约15分钟)——红庙村

现场教学点:冀鲁豫边区的抗战堡垒—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古城乡梁村。

中共直南特委纪念碑 任德波 摄

旧址现保存有中共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总建筑面积370平方米。房屋均为单层硬山顶,青砖包砌土坯房,灰砖瓦屋面。2015年,清丰县投资70余万元,在村东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梁村直南特委文化广场,内有延安亭、中共直南特委纪念碑和展板。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修缮后的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任德波 摄

1930年6月,在顺直省委的领导下,中共直南特委在今河北磁县成立。直南,因地处直隶省南部而得名,包括今冀鲁豫边区的60余个县份。“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共直南特委已不复存在。抗战爆发后,华北危急,中共北方局决定重新成立直南特委,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古城集宣布正式重建。朱则民任书记,刘大风任副书记,王从吾任组织部部长,刘汉生任宣传部部长。1938年5月,朱则民调冀南工作后,王从吾继任书记,刘晏春任组织部部长。

梁村地处沙区,偏僻隐蔽,有利于开展敌后斗争。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梁村就建立了党组织,马采三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群众基础较好。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在古城集成立后,随即移驻梁村,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斗争条件。

1938年春,边西(清丰、南乐西部)县委和清(丰)南(乐)大(名)边西抗日救国会同时驻在这里。抗战期间,在梁村驻过的机关单位有:直南特委、边西县委、四支队、黄河支队、清南大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战号宣传队、卫河县政府、后方医院、造枪局等,梁村遂成为直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指挥中心,成为直南坚强的抗战堡垒,梁村也成为进步群众向往的地方,故当时曾有“小延安”之称。

直南特委重建后,恢复和发展了直南、豫北地区党的组织,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创建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士气,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和拥护。同时,直南特委还与国民党濮阳专员兼冀鲁豫边区八县保安司令丁树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开辟了以梁村为中心的直南抗日根据地,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在抗战期间,梁村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梁村共有32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参战支前、传递情报、运送弹药、护送伤员、保护党的领导人与重要机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老区人民无比关怀,特派慰问团到老区进行慰问。1951年9月4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从吾任团长的老区慰问团专程来到梁村,看望当地群众。文工团还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放映了当地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电影。

2018年,清丰县委、县政府对中共直南特委旧址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颇具革命文化特色的美丽村落,梁村也成为当地知名的乡村旅游点,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位于中共南直特委文化广场的延安亭 任德波 摄

历史昭示未来,沧桑成就正道。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革命先烈以力挽狂澜的担当和气魄,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知道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杨村乡党员干部参观单拐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为进一步加强杨村乡党员干部思想教育,10月21日,杨村乡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组织全体科级干部、行政区长、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赴单拐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开展“红色之旅”活动,牢记民族经受的苦难历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冀鲁豫分局(平原分局)旧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和冀鲁豫第一兵工厂所在地及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党员干部们时而驻足观看,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相互讨论,接受革命历史再教育;随后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红色教育观后交流会,大家逐一发言,纷纷表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为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朽功勋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让大家对红色革命精神有了更切身的认识和理解,对党的初心和使命、性质和宗旨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让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我们,更需要汲取和发扬革命先烈们那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勇于创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坚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和决心!

审核:黄津丽

来源:杨村乡

编辑:李美含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乐网县委门户网站(ID:nanlexww)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 介绍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位于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桐峪村。

1941年7周7日至8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今左权县)桐峪村隆重召开,历时40天。这次盛会确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并选举出以杨秀峰为主席的边区政府领导人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成立。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界参议员133名。参议员的选举工作从4月份开始,采取竞选方式,各党派、各界、各团体均提出候选人参加竞选。候选人的比例,严格按照“三三制”,共产党员人数都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在与会的参议员中有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的国民党老前辈,有学者名流、无党派人士、工人、农民、商人、妇女、青年、宗教界、少数民族等各界人士。在所有参议员中,共产党参议员有邓小平、李大章、李雪峰、滕代远、申伯纯、何云、王悦尘、王必帜、杨珏等46人组成,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大会名誉主席团名单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国民党领袖宋庆龄、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洛甫、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大会主席团由宋维周、石璜、邢肇棠、王乃堂、李雪峰、王悦尘、孙文淑、李之乾、罗青、范子侠、何云、李大章、滕代远、邓小平、杨珏.王振华、申伯纯、陈光、石泰和(回族)、袁致和、绪连柱、李纪月、陈同元等23人组成。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主任杨秀峰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根据朱德、彭德怀的建议,将鲁西33个县划归晋冀豫区,改晋冀豫临时参议会为晋冀鲁豫临时参议会。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代表八路军讲话,提出两点要求:一、要求最高民意机关,号召政府和边区人民爱护军队,壮大军队,监督自己的军队;二、要求临参会号召各级政府和边区人民,展开全面和全力的对敌斗争。工人参议员代表袁致和、国民党参议员代表李之乾、妇女参议员代表傅俭香、少数民族参议员代表石泰和等讲了话。大会通过参议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及提案审查委员会名单。邢肇棠代表大会向政府代表及来宾代表致答谢词。当天晚上,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在李大章(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部长)主持下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了提案及分组问题。会议决定将与会的133名议员和有关人员划分为政治、军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青年妇女、民众运动等7个组。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保护标识牌

7月9日,临参会主席团通过决议,将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改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7月12日,举行全体会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到会作了题为《目前形势与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的报告。7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召开发表了题为《敌后民主政治的伟大贡献》的社论。社论指出:晋冀鲁豫边区幅员之大,人口之多,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堪称第一........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于7月17日举行全体会议,确定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为全边区的最高权力机关。7月18日,临参会确定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并决定起草边区政府组织章程,选举边区政府委员。7月19日,李大章作了边区政府实施纲领的发言。会议一致通过以中共中央北方局15项主张为基础起草的边区政府实施纲领,选举了由李雪峰、罗青、何云、邢肇棠、李大章、游仪声、孙文淑等7人组成的起草委员会。7月20日,大会决定在全区发行生产建设公债600万,还决定调整全区行政区划和行政系统。7月23日和29日,大会分别通过了边区政府组织条例和实施纲领。

抗日期间国共合作的晋察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会址原貌

7月30日,大会选举产生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正、副议长及委员。申伯纯当选为议长,宋维周、邢肇棠当选为副议长,王乃堂当选为秘书长。李大章、邓小平、李之乾、高沭鸿、谢好礼、邵红叶、池必卿、陈光、王悦尘、赵明圃、石璜、曹泽周、马绍唐、蒋毅、申济舟等人为驻会委员。

7月31日,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委员。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伍胜(戎子和);委员: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孙文淑、李一清、游仪声、宋任穷、晃哲甫、刘岱峰、王振华、牛佩琮、孟夫唐、董君毅、罗青、刘季兴15人。杜润生、刘雨辰、李棣华、贾心斋等4人为候补委员。浦化人为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于8月7日以后接连举行大会,通过了边区《土地使用法》《统一累进税条例》《1941年度全区财政预算案》《婚姻法条例》及《新民主主义的新闻政策》。8月15日,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宣布大会闭幕。彭德怀副总司令、晋西北考察团及各区代表共计数百人参加了闭幕式。与此同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在桐峪宣誓就职。全区划为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行政区,共辖21个专区。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由太行山剧团、鲁艺剧团、抗大文化工作团等文艺团体,先后向与会代表演出了《青天白日》《朝鲜的女儿》《日出》等文艺节目。

这次大会,是在中华民族危机异常严重的形势下召开的。通过这次大会,不仅以民主精神团结了全区各党派、各阶层及各族人民,而且选举了边区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了边区施政纲领及许多重要法令,成为开展民主政治的典范。大会还进一步确定了“坚持抗日,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同和壮大了抗日根据地,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昀一页。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召开,适应了华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巩同抗日根据地的要求,正式建立了边区政府领导机构。这次会议结束后,边区政府抓紧在各级政权中贯彻落实“三三制”建政原则,参议员返回各县并大力宣传“三三制”,动员了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基层政权民主建设。各地经过村选,建立了真正符合“三三制”原则的村级抗日政权。这种普遍“三三制”政权,从政治上调整各阶级的关系,使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该旧址为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建筑面积416平方米。一进院东配殿为主席团和资格审查委员会,西配殿为秘书处。二进院东配殿为边区议会办公室,西配殿为边区高等法院办公室,寝殿为边区政府办公室。由于年久,有所损毁,墙皮脱落,前瓦掉落。2005年至2006年,左权县人民政府拨款依原貌对其进行全面维修。陈列物品一共有105件,其中桌子28张,凳子55条,烛台4个,汽灯1个,暖壶5个,水杯2个,名单册7本,另外在墙上贴有地图,报纸、领导人物像、会议日程安排等。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于2003年被晋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晋中市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