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寺址旅游攻略-弥勒寺址必玩景点

豆豆
弥勒寺址

弥勒寺址坐落在韩国全罗北道益山市金马面岐阳104-1号,是百济时期最大的伽蓝寺——弥勒寺的遗址。据《三国遗事》记载,薯童武王(百济第30代王,公元600-641年)娶新罗善花公主为妻后,一天在与善花公主去龙华山(现在的弥勒山)狮子寺的途中,突然弥勒三尊从莲花池中显现,后来武王便在此修建了弥勒寺。该寺将感悟大众,普度众生作为佛法的宗旨,经过不断发展,曾一度成为百济时期济最大的伽蓝寺。

弥勒寺址有两个值得看的游览地:一个是弥勒寺石塔,另一个就是幢竿支柱。弥勒寺石塔高达14.24米,是韩国现有的最高、最大的石塔,已被列为韩国第11号国宝。经1993年的修复,该石塔被还原为9层高27.67米;幢竿支柱是为了支撑幢竿而在其左右竖立的柱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支柱,弥勒寺址的这些支柱都是统一新罗中期以前创建的,对研究那个时期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Mireuksaji Relics

必去理由:百济时期韩国最大的伽蓝寺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韩国[Korea]

景点所在省、州:全罗北道 [North Jeolla Pr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益山市 [Iksan]

酒泉寺庙遗址之吉祥寺和弥陀寺

吉祥寺和弥陀寺

解放前,酒泉古城鼓楼附近有两座寺院,一座是鼓楼西北隅的吉祥寺,一座是鼓楼东南隅的弥陀寺。两座寺院内各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塔,民间有“两座古塔系卧牛城犄角”之说。

吉祥寺

吉祥寺白塔

吉祥寺又名大寺,寺不知创建于何年,《重修肃州新志》说:“吉祥寺,在肃城鼓楼西,俗名大寺。寺后有白塔高耸,相传建于汉武时,盖最古刹也。正统五年,太监刘永诚请于朝,敕赐额曰‘吉祥寺’,景泰七年继修。顺治初,回民土沦太、丁国栋叛乱寺毁,总督孟公乔芳遣副总戎齐升平之。顺治九年,天城游击郭良材重修,都司白锐有碑记事。康熙五十九年,卫守备、广陵曹锡铖并住持僧妙德募化,又修之。寺有常住田八十四亩,座落黄草坝三百户沟”云云。这里记述了继修、重修、又修的时间,又提及了创修的大致时间,当是“最古刹也”。又有无名氏遗文一纸,云:“万历庚辰伏复,酒泉吉祥寺工竣,将碑叙经营之巅末。早午,工者在碑傍食瓜已,入刹休息,继而去刊刻,则见碑上题诗三首,日:其一:‘佛宇留千尺,山深叶不黄。僧飞青玉杖,招客上天堂’。其二:‘杖竹游佛地,夕阳欲半天。龙官高嵌玉,飞栋护千年’。其三:‘山挂半天寺,林深云满山。叶飞西谷上,云午夕阳寒’。尾有‘环州道人’四字,字迹淡绿色,人相沿传是瓜皮所书,未知是否”。依此遗文,又可得知,在明代万历庚辰(1580年)对吉祥寺也曾修茸过,且有瓜皮书写之碑文。

吉祥寺岁月沧桑,多次被毁,经历了“继修、 重修、又修”,得以保存面世。吉祥寺后之古塔,因系土建,不易为炬所毁,后世维修或重修,总能保持其原貌或部分规式,以至世代留传下来。古塔外表用纸筋白灰粉饰,故在州志中称为白塔。此塔一直屹立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依其所遗风貌,所谓“相传建于汉武时”,固不可信,但也非明、清遗物,创建时间,大可上推至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北朝时期。古塔建筑在夯土台上,形制可分塔座(须眉,四级)、覆钵(周有倒置外凸莲瓣)、塔柱(园形四级)、塔颈(八面、四级,每级四龛,各级佛龛交错出现)、塔盖(木质,八角,悬风铃)、塔顶(黄铜铸造,形似宝葫芦)等九个部分组成。因塔身倾斜过甚,危及安全,于1964年拆除,佛龛内出有宋、元明、清各代铜佛和模制。

弥陀寺

弥陀寺砖塔

弥陀寺座落在鼓楼东南隅。州志云:“弥陀寺,俗呼为姑姑寺,又名僧尼寺、卧佛寺,建于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 嘉靖时火焚二次,僧尼焚死者十一人,殿舍煨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寺后有一古塔,传说‘恐红水河水涨淹城,故建此塔以镇之’”。清顺治十二年、康熙十六年和六十一年再修。新中国成立后,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彩塑卧佛和十八罗汉采取了隔离保护措施。但在上世纪“文革”中被当作“四旧”连同殿宇全部拆毁。

寺院及古塔均有照片,存于酒泉市博物馆。

何端中根据《酒泉史话》《酒泉名胜古迹》整理

- END -

更多你身边的本地生活讯息

尽在in酒泉

寺院中的弥勒石雕

依弥勒石雕经典所载,弥勒出生于印度婆罗门家庭,后为佛的弟子,先佛入灭,上生兜率天,以 菩萨身为天人说法,所以称为石雕弥勒菩萨。又因佛陀预言,当自己入灭后,弥勒佛石雕将从兜率天下生人 间,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

因其代释迦佛来度化大众,就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是 释迦佛亲口确定的接班人,即未来佛。因其届时在龙华树下成佛,故亦称弥勒佛。所以弥勒信仰 包括上生信仰与下生信仰两种。上生信仰指的是弥勒入灭后往生兜率天以菩萨身说法的弥勒菩 萨,而下生信仰是指弥勒从兜率天下生人间、成就佛道、度化众生的弥勒佛。

由此弥勒在造像上 也有了两种形象:最初的弥勒多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菩萨装,造型多是交脚坐像。弥勒菩萨 像或双手结说法印,或作无畏印,以象征在兜率天说法的情景,这就是“天冠弥勒”。其功能主 要表达说法决疑,历史上一些高僧如在学修及义理方面有疑惑,就发愿命终往生兜率天宫觐见弥 勒菩萨,以解决疑难。还有弥勒思维像,其造型为一足下垂,另一足放在垂足的大腿上,一手支 颐做思考状,另一只手则放在翘起的足上,神情悠闲自在。

其后也出现了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的 弥勒佛形象,中国的大佛造像有很多与弥勒有关,如浙江新昌大佛、河南浚县大佛、四川乐山大 佛、宁夏须弥山大佛等。早期的弥勒佛形象严格按照佛经要求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制作,可 以说是一种“金身弥勒”,从中看不到太多中国化的痕迹。

寺院石雕弥勒佛形象的介绍

石雕弥勒佛,是人们最熟悉的佛菩萨,在中国及日韩等地家喻户晓,甚至不论是否信仰佛教,都愿意在家中供奉他的圣像,看着就能让人感受到亲近和欢喜。在寺院的山门口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幅偈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凯岩石业

石雕弥勒佛造型之“布袋弥勒佛”是以布袋和尚为原型,体胖肥头,大肚袒露,经常张口大笑,逢人就乞,吃饱即睡,有时也度化世人。因此,自宋之后,佛教的弥勒造像就以这个体态肥圆的胖和尚为原型,也称布袋和尚。在佛经中,弥勒是未来佛,具有三十二宝相,了解过弥勒佛造像的朋友,大概知道石雕弥勒形象常见的有坐像弥勒手持元宝有招财寓意,还有站像布袋和尚形象等等。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