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山城旅游攻略-三年山城必玩景点

小伊伊
三年山城

韩国忠清北道报恩郡和槐山的地形相似,山地很多,三国时代,在三雄顶立的时局下,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山城成为当时的主要建筑形式。在当时各地修建的众多山城中,尤以三年山城最为壮观、实用。

三年山城坐落在忠清北道报恩郡报恩邑渔岩里山1-1号,是于公元470年建造而成的,因在仅仅3年的时间内就建成了,所以得名为三年山城。据史料记载,在炤知麻立干8年(公元486年)时,将军实竹还曾征发3千名苦力,对山城进行了改建。在新罗西部地方势力的扩张时期,该山城起到了战初基地的作用。在三国统一战争时期,太宗文武烈王还在此迎接了唐朝使节王文度。高丽太祖王建也曾试图夺下此城,结果却大败而归,可见此城的重要性。

三年山城是韩国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山城建筑,它周长1.7公里,城墙高13米、宽8至10米,西、北、东三面设门。特别是城墙各处还建有很多谷仓,对古代建城方法的研究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城内有众多大大小小的莲池,周围的城壁上还刻有玉笔、峨嵋池等字样,据说是出自与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金生的墨迹,十分宝贵。

Samnyeon Sanseong

必去理由: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山城建筑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韩国[Korea]

景点所在省、州:忠清北道 [North Chungcheong Pr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报恩郡 [Boeun County]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际慢城大年初三开园啦!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际慢城大年初三开园啦!

山东临沂新建了一座郯国古城?三千年前这座古城真实存在过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临沂市下辖的一个县,与江苏省交界。郯城县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历史非常深厚,在距今三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有一个诸侯国,叫做郯国。县城里有郯国故城,就是当年郯国的国都,不过还有一座郯国古城,很多外地人对此分不清楚。

郯国故城位于县城西北,是真正的历史遗址。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称炎国,后来演化为郯国。不过郯国在战国时期就被灭,关于郯国的历史史料并不多。

在郯国当地流传着不少故事,其中有一位郯国的国君郯子,还曾经是孔子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师郯”的故事。当时的孔子还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听说郯子学识渊博,特意前去学习请教。在曲阜孔庙的《圣述图》内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讲的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

郯国古城位于县城东南,确实是一个新建的仿古建筑。这里会建成一个仿古特色小镇,依托郯国深厚的历史底蕴,打造成一处旅游景区,其核心就是郯王宫。

整个郯国古城项目占地1500亩,投资60多亿元建造,其中郯王宫就占地600亩,如今还没有正式建成营业,但古城看起来已经颇具气势了,高大的城墙和城门,以及内部宫殿的建筑都是商周时期建筑风格。

现在建造的郯国古城是一期工程,包括了郯王宫殿、朱雀门广场、御花园等建筑,以及“黑暗乘骑”、“飞行影院”等游玩项目,将会打造成郯城一处知名的旅游景区。

随后的二期工程,还会打造师郯广场、九如广场、凤仪广场三大广场,建设东海郡守府、郯子庙、于公祠等历史文化景点,以及配套的酒店等设施,让游客穿越回三千年前,感受郯国的风韵。

郯城是我国知名的银杏之乡,每到深秋季节,郯城也会迎来旅游旺季。郯城会举办银杏节,县里也有好几处以银杏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如银杏古梅园,中华银杏园等,银杏古梅园内的一棵银杏树是当年郯国国君郯子亲手种植的,至今已有三千年,依然枝叶繁茂。

千年太谷城,三晋小北京——行走山西之二十六,太谷三老街之西大街、下

西大街110号位置示意

从110号院处调头,我沿西大街向回走去,路南的第一家老字号是“广顺号酱醋行”旧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所谓酱醋行即现在的付食品调料店,主要经营油盐酱醋,萝卜咸菜。在万恶的旧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好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根本就吃不起菜,放在一般的县城,卖调料的没有几家。太谷不同,太谷是山西首富之地,城里多是买卖人家,生活水平比一般地方要高,相应的,县城里经销各类食品的,包括酱醋行也多,仅西大街上就有好几家。但时至今日,有关资料已少之又少,所谓的“广顺号”,只存在于老太谷人的记忆里,却找不到哪怕一丁点文字资料。

从门前挂牌看,广顺号也是座老建筑,应该不下一百年历史了。

从“彩霞蔚”西墙处看广顺号酱醋行旧址

广顺号酱醋行”旧址近景

“广顺号酱醋行”大门

从“广顺号酱醋行”大门外窥视院内,正面的上房很是气派

“广顺号酱醋行”的建筑正在整 修,所谓整修,一是对梁柱门窗进行油漆,二是对外墙进行打磨,您没看错,是打磨,一边喷雾除尘,一边用角磨机打磨外墙的砖头,打出新茬来。只是有些奇怪,这样的“做新”有意义么?假古董都要“做旧”,做上一层包浆,只有这样才象是古董,才能以僻乱真,房子也一样。明明是老房子,却要做新,没了历史的包浆的老房子,与新房子有多大的差别?这是保护文物,还是在破坏文物?真搞不懂太谷某些人是怎么想的。

正在做新的的工人,一人喷雾,一人打磨砖墙

打磨一新的效果

广顺号坐落在西大街-西道街路口(路北是北大街,也可称为北大街路口)西侧。由广顺号向东,直到下一个路口,即南门楼道巷路口(路北是北门楼道巷)处,很长的一段距离内虽然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店铺门脸,但这些店铺即没有悬挂着老字号的招牌,墙上也没有太谷县文物保护标志牌,不过这些建筑看上去个个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中还不乏高大上的二层楼,只是年久失修,看着破旧而颓废。

这座房子的门窗,明显经过了改造

这种木过梁与拱劵顶相结合的门窗结构也是十分罕见

从北门楼道巷巷口看那片没有挂牌的老建筑

南门楼道巷巷口东侧的西大街61号,也是没有招牌和文物保护标志的老房子

南门楼道巷路口东侧的第二座建筑是西大街57、59号,按地图所标,此位置是“永顺号旧址”,门上却悬挂着“三晋川”的匾额,里边是个食品店,门口有块编号007的“历史建筑”标志牌,却找不到任何与“永顺号“有关的内容。但从以前其它驴友的游记看,此处的确是“永顺号旧址”。个人分析,此建筑确为“永顺号旧址”无疑,一家借三多堂曹家“三晋川”的响亮名号为自己的企业名称的食品公司利用了这块场地。你利用可以,房子闲着坏的更快,不如有人用着有利于保护,但你好歹在门口保留个“永顺号旧址”的标志啊。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儿是“三晋川”旧址呢。这不打岔么。

遗憾的是,网上找不到有关“永顺号”的任何资料。只知建国后这里是太谷粮食局所属的国营粮店。解放 前的“永顺号”大概率也是经销粮食的店铺吧。再一个令人遗憾处,“永顺号”一楼铺面的砖墙也做了新,只看一楼的话就象一座新建筑似的,完全没了历史的沧桑。

网上找的,其它网友拍的这座建筑挂“永顺号”牌匾时的照片

“永顺号”旧址东侧,西大街53号为“德成信”旧址。只知“德成信”是个钱庄的字号,是西大街众多 票号钱庄(西大条街旧有志成信票号、协成乾票号、砺金德帐庄、万裕恒钱庄、溥晋银号、会通银号、懋昌银号、会元银号、宏义银号、大德川票号、中和德钱庄、德成信钱庄、保隆堂钱庄等钱庄)中的一个。有关的其它资料一无所知。取名德成信应该是以德为本,诚信经营之意吧。

“德成信”钱庄的建筑损毁较为严重,几成危房,急需修理。只是修理与保护的区别能否把握好,希望能修旧如旧。

风化严重的砖墙

再看德成信”旧址

“德成信”旧址东邻的即西大街51号是“广恒庆”旧址。“广”字起头的老字号,在太谷大概率是药店。

医药业为金太谷十大行业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太谷的药店大多以“广”字起头,在业内称为“广帮”。“广帮”的生意面向全国,它们不仅控制着广东土产药材销售,并还经营药材进出口生意,与卫帮、淮帮共同担负着南亚、东南亚地区各种热带药材的进口和中国大陆药材的对外出口业务。处于国内行业的龙头地位。太谷医药界最有名的企业是“广誉远”,与北京“同仁堂”、广州“陈李济”、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中国清朝时的四大药店。其生产的“龟龄集”为国家四大保密配方之一、“定坤丹”、“安宫牛黄丸”也是中药传统保留产品,享誉海内外。

“广恒庆”药房为太谷众多老字号药房中的一家,其旧址也是太谷县重点保护单位。可我去之时“广恒庆”正在维修,维修动作有点大,整个院子拆的只剩了不多的几段残墙,和完全重建差不多。这就是我前边感慨的,维修与保护的度怎么掌握的问题。

网上找到的“广恒庆”拆修前的照片

“广恒庆”东侧的西大街49号,门前没有老招牌,中门一侧的铺面上挂有一块“天天香油酥饼”招牌,应该是现代的新招牌。这座建筑也在维修中,从大门向里看,里边是个二进院。太谷东西大街上的店铺,大多是两进或三进院,前店后宅的格局,临街房子开店,里边的院前院为下人居住,也兼仓库。后院是主人的居所。这种格局非常实用,即方便又安全。

从49号大门口向内院窥视

重新翻建过的东西厢房,正面的上房似是老建筑,能看出通往后院的穿堂门

西大街39号是“宝元隆”旧址。有关“宝元隆”资料不多,似乎是家绸缎庄。

西大街37号是“广升誉”旧址。“广升誉”全名“广升誉药材庄”,是太谷的老牌药材 庄,与广升远、广源兴同创于清光绪七年(1881),但其前身可追溯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的“广誉远”。

“广升誉”大门正中挂的匾是“顶尖教育”,“广升誉”的匾被挤至一旁。不过老字号都是从右向左念,现在的招牌是从左向右念。新老招牌一目了然,绝对不会搞错。

西大街31号为“会通银号”旧址。会通银号虽不及志成信、协成乾有名,也是太谷城里颇具实力的票号之一,据说在太谷城的180多家票号中排名前十的位置。清代晚期是山西票号最鼎盛的时期,清末民初,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山西传统的票号钱庄迅速衰败,会通银号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末路。解放后,“会通银号”旧址长期为太谷县中医院。直到近十年医院才搬出,现会通银号旧址正维修中,临街的门脸已修饰一新。

“会通银号”旧址大门

从大门口向内窥视,院内正在施工中

会通银号东邻,一座面宽仅三间的小楼,西大街为数不多的即没有老字号招牌,也没有文物保护标志的老建筑之一。其中东边那间店面是永升食品店。我姑且以“永升食品店”来称呼这座楼。

从不同的角度看“永升食品店”

西大街15、17号祥记公司旧址。说到祥记公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要说祥记公司的创始人-孔祥熙,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祥记就是孔祥熙开办的第一家实业。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号子渊,山西省太谷县人,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的第75世孙。民国时期箸名的经济家、银行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与蒋介石、宋子文、陈果夫陈立夫并称为中国四大家族。

孔祥熙1901年赴美留学,攻读经济学。1907年回国,在家乡创办铭贤学校(即山西农大前身),自任校长。辛亥革命后被推为太谷县民政长及新军统制。1912年任山西都督阎锡山的参谋,但不受重用。1914年,孔祥熙改投追随孙中山,并和宋庆龄、宋美龄的姐姐宋霭龄在日本横滨结婚。为以后政治上的平步青云打下了雄厚基础。

当时山西居民多用灯油照明,孔祥熙认识到煤油会成为居民夜间燃灯照明的必需品,经营煤油定有大利可图。于是凭借其与美国基督教会、美国使馆商务参赞等熟悉的关系,想包销美孚煤油在山西的代理权,美孚公司要求必须有银行担保,可当时孔祥熙的资力和声望都有限,没有银行为其担保,于是他于1914年在天津自行开设了一个“山西裕华银行”,实际上是个空架子,谎称是由山西太谷“志诚信票号”改组。就这样拿到了美孚的代理权,资本主要是他1912年从阳泉向外国人贩铁赚的约20万元。后来,孔祥熙见英国亚细亚壳牌火油公司付利比较丰厚,便弃美孚而就亚细亚,交付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保险金25000英磅,掌握了亚细亚火油全山西的总经销权。1918年, 孔祥熙投资5000元在太谷县西街正式成立祥记公司,同时在天津设立分公司公司。又在太原、阳泉、平定、榆次、祁县、平遥、交城、离石、汾阳、忻县、运城设立分号,其营业主要是包销亚细亚的铁锚牌、元宝牌煤油和壳牌汽油、机油等,同时也包销洋碱、洋蜡以及颜料、肥料、杀虫剂、各种化学品等。

祥记公司虽是买办性的企业,经营却十分灵活,它在华北地广设商店和代销点,允许先领货后付款,而总公司、分公司和分号又不嫌道远,主动送货上门,因此,商品推销得很快。为使煤油尽快占领市场,孔祥熙打出“买煤油,送煤油灯"的优惠,当地民众争相抢购,由此获利甚丰。平均每月营业额可达15万元,年获利35万元左右,仅凭这一顶,孔祥熙迅速成为新一代晋商中的翘楚。后来,祥记公司又在上海、石家庄等地设立分公司,将业务扩大到华东及整个华北。与此同时裕华银行也发展成为真正的买办银行,孔祥熙成了中国的“财神爷”。

祥记公司的大楼,临街是长长的8大间店面,十分的气派。中国古代的民居,面宽都是3间、5间,贵至王府一级, 面宽可至7间,只有皇宫的建筑能是9间,但都是单数,没有双数。平遥的店铺则相对灵活,3、5间。4、6间的都有,但8间宽的店面还是十分罕见,由此也可看出祥记公司的实力。

如今的祥记公司旧址是一家酒店,酒店的两个临街门,一个悬挂的是“祥记公司”的匾,另一个悬挂有“云锦坊”匾。“云锦坊”得名于酒店开业前修缮时发现的一块旧木匾,上面彩绘有云锦坊三个字(颜色基本看不清了),为取其利意,故用为店名。从格局上讲,“云锦坊”分为:前厅(太谷历史展厅)、前院(6间房:2间自用,1间为太谷特产展厅,1间为电影房,1间为私人收藏刀的展房,1间为私人会客室)、大厅(共设6张团桌,设有吧台,投影点歌台)、后院(6个包间:2个带炕,1个戏曲厅,1个琴棋书画厅、1个兵器厅、1个老照片厅)、后院二楼(设5间客房,一个露台)、偏院(VIP套房:一楼为VIP餐厅:可容纳14人就餐,二楼为VIP客房。另在偏院还有4个房间:1间麻将室、1间小餐厅、2间自用)。总面积约为2500平米,可供餐饮、娱乐、休息、影视租用。

祥记公司旧址再向东的西大街9号是“志成信”旧址。“志成信”位于太谷西大街东端,距鼓楼20米处,其正对面是原隆盛长熏肉铺旧址,斜对面是原“协成乾”,即现在的“蔚成德”药房。

说起中国的票号,有人称平遥的“日升昌”为中国第一家票号,称“日升昌”掌柜雷履泰是中国票号的创始人。这显然是错误的。百度可知,雷履泰(1770--1849)平遥县龙跃村(原细窑村)人。因家境贫寒,进平遥城当学徒做买卖。后被“日升昌”前身,“西裕成颜料铺”的二少爷人称"李二魔子"的李箴视(又叫李大全)看中,请到了西裕成。不久便委任其为汉口分号执事,以后又调到京都分号任领班。到李箴视执掌号东时,将雷履泰调回总号,委以总经理重任。道光初年(一说道光三年),雷履泰与东家李箴视共商,逐渐放弃颜料生意,将西裕成改营票号,取名"日升昌。也就是说,日 升昌最早也是1821年才开始经营经营票号。

中国票号的实际起源没有一个准确的记实,有隋唐说、明中期说、明末清初说,明末清初为主流观点。票庄老手范椿年先生《论票庄产生说》:“……又值满清康、雍、乾时代一百余年太平天下,晋商富力日积月累,乃有余力以经营金融事业,于是乎山西票号之产生……”。票庄巨子平遥李宏龄先生《山西票商成败记》云:“溯我票商一业创始前清康熙、乾隆时代……”。《清稗类钞》与商务印书馆的《辞源》“票号”条文则称:相传明季李自成掳巨资败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资以设票号。以上观点,均认为票号起源于明末清初,最迟不迟于乾隆年间。

清末民初,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日本教授木村欣一编写的《支那政治地理志》写道;“清朝兴起之后,山西人有个姓康的与新兴政府结讠,承继明代的汇兑事业,后来得到族人及同乡的援助,业务益见广大。”另一本日本人出版的《支那》杂志《山西票庄一文》则这样说:“山西票庄的起源资本从李闯王得来”。由上可见,日本人的调查也支持票庄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观点。还有一本日本人编箸的书,《支那经济全书》中的《论山西票庄起源》一文说的更有鼻子有眼:“据说开始于山西的康氏。清初顺治年间李闯王造反不利败走时,所有的金子携带不便,把军中所有的金银财宝放在康氏的院子里而去,康氏忽拾得八百万两,因此将从谋一般人便利的山西汇兑副业改为本业,特创票号,致使该地的巨商都是康氏。”根据这一传说 ,近年有成一著的长篇小说《白银谷》及由其改编的电视剧《白银谷》和电影《白银帝国》,其中的康老爷就是太谷人。

更能证明太谷票号创办于清初的是一些古碑。碑文号称“金石之作”,保存年代远高于纸张,可信度很高,是佐证历史的最好资料。清乾隆十五年(即1750年)的《后续重修北院禅堂碑记》记述了1750年沈阳、太谷一些商、票号及个人集资重修太谷阳邑村净信寺北院禅堂的情况,共有广盛号、元章号等13家商票号捐银;清乾隆四十年(即1775年)的《重修大佛殿碑记》碑记载,有协成号、兴隆号等169家商票号捐银;清乾隆三十二年(即1767年)的太谷县小白乡东崖头村《布施碑》与清乾隆四十九年(即1784年)重修太谷县范村镇蚍蜉村真圣寺的《布施碑》的碑文中均有志成号、协成号、天裕号、太升号等商、票号捐银的记载。雷履泰出生于1770年,即乾隆三十五年,这些碑的创立年代有的在雷履泰出生之前,有的在雷履泰年龄尚小之时,也就是说,当太谷的票号已经 形成一定规模时,雷履泰还没出生呢,又哪来的日升昌?不过以上资料也仅证明太谷的票号早于日升昌,不能证明谁又是太谷的第一票号。

“志成信”旧址西侧的小巷

按日本人的资料,票号是清早期是一个姓康的人创办的,资本金是李自成遗留在康家的金银财宝 。那么这个康氏是哪儿的人,家庭背景如何?历史 上除了几个日本人编的书有提到外,再无其它任何资料,不仅太谷没有,山西其它 地方也没有康姓富豪的任何记载,好象人凭空蹦出来,又突然消失了一般。因此有人怀疑,所谓的康氏,应该是个化名。

太谷普遍认为,票号创始人是太谷沟子村的员(也写作贠 )成望,传说资本金也是李自成的遗金。贠家原籍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市),明朝迁至太谷县城正西二三甲居住,后移居太谷城东南隅的沟子村。最初以卖豆腐、豆芽起步,经营过茶叶、杂货、绸缎、药材,开过镖局、银炉等,逐渐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李自兵败之时,贠家帮助过大顺军的一位将军,因此得到了一笔金银。 清兵入关后,反清义士顾炎武四处活动,联络人员,筹集经费,准备反清复明。经山西大儒傅山介绍,结识了沟子村的员成望,三人成为至交。据说顾炎武六十大寿(1671),员成望在沟子村为顾炎武做寿,期间三人议论,说起镖银押运繁杂而不安全一事,顾炎武建议,最好是设立一种票据,取代现金用于不同地方间的结算业务。三个人越议论越兴奋 ,商讨了很多经营细节问题,于是员成望在康熙十二年,出资三万两白银,始创了中国第一家票号。因本金来自于李自成遗金,取“自成”的谐音,命名为“志成信”。后来,员成望又与清皇族乐岳结为忘年之交,从经营策略到资本筹措,乐三爷也给了员成望大力支持,在始创股本中就有三公门股东。

成立之初的“志成信”设在沟子村贠家大院,并不对外营业,只在广州,长沙,汉口,北京,天津,太原等地贠家商号设专人试运行,相当于内部银行。虽然是试运行,这一新生事物还是大大简化了不同地域间分号间的现金节算业务,开创了中国票号的先河。康熙十八年(1679年),“志成信”开始面向社会办理汇兑业务。真正实现了“一纸之信符遥传,百万之巨云集来”的神通功能。后为业务方便,便将总号迁到太谷县城。而其业务也越做越大,国内重要的商埠码头,如太原、忻州、解具、新降、曲沃、运城、北平、天津、张家口、营口、锦州、奉天、汉口、南京、上海广州、开封、济南、沙市、吉林、烟台、周村等地,设有分庄几十处。志成信的成功带动了太谷票号业的迅速发展,很快太谷城出现了上百家票号,鼎盛时,太谷有各类票号钱庄180多家,占商号总量的将近1/3。

“志成信”历史上曾有两次影响巨大的大事,一是咸丰六年(1856),“志成信”的主要股东,沟子村贠家内部九门和十门争夺家产,发生了轰动全国的“猪血案”。九门诬陷七门,形成历时6年之久讼案,期间,九门为掩人耳目,行贿县官、省官及清廷官员300余万两白银。由此志成信内部形成两派,一派支持十门、七门,一派支持九门。清咸丰十年(1860),其中一派人员退出“志成信”另组票号,这就是人称太谷第二票号的“协成乾”票号。

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正月初一,在太谷县西大街苏广绸缎杂货庄的堂屋,正在举行一次不同寻常的股东会议,由贠仑牵头进行改组志成信。改组后的字号仍系志成信,设在太谷西大街。原有旧股东如三公门退出,另有新增股东。共记正股东名下本银三万四千两,按照二千两作为一份,共计银股十七份(后期股本增至36万两)。这些股东当时都是享誉太谷的大贾富户,有太谷沟子村的贠家,北洸村的曹家,时为李牧庄的要家,城内孙家巷的孙家,城中孔家,张家巷张家,高巷的高家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志城信旧址,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应是晚清时期重建的。房顶的屋檐处雕有志成信的匾额,大门上方的匾却是德盛斋,不用说,这又是一块新招牌。大门一边还有一个牌子,“古玩玉器收藏交流签定中心”。呵呵,原来是家古玩店。

仔细看,花墙上隐约还能看出文* *革时的遗留标语口号。

由志成信再向东,隔两家小门脸就是太谷鼓楼。至此,西大街的游览过程算是结束,下一步是览东大街。西大街去东大街,本来穿过鼓楼下的十字门洞就行,方便简捷。可我去之时鼓楼正在维修,四周档了起来,行人至此只能从鼓楼南侧的环路绕行。

鼓楼南侧的环路,右侧的街口是南大街北口,左侧是正在维修中的鼓楼

鼓楼的东侧面,可以明显看出,基台这一侧的砖墙体是新垒的。

太谷鼓楼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乾隆年大修后的风貌。2018年9月17日,太谷鼓楼的东侧基墙突然发生大面积倒塌,南基墙也倾斜外张。从这年年底开始,太谷鼓楼一直在维修中,我去之时维修工作已是尾声。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东侧的基墙体已重新垒砌,但脚手架和围档还没拆除,即不能登楼一观,也不能转到楼北侧看一看 ,也算是小小遗憾。

网上找来的,18年9月太谷鼓楼东侧基墙倒塌时的照片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