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莫贝卡特石窟旅游攻略-比莫贝卡特石窟必玩景点

乌鸡哥哥
比莫贝卡特石窟

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位于印度高原心脏地区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丘陵地带。在相对密集的森林之上是大量的沙石岩,有五组天然石窟,里面岩画的历史从中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文明历史时代。21个毗邻石窟遗址的村庄居民的文化传统,与石窟岩画中所描绘的内容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比莫贝卡特石窟拥有大量精美的岩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从石窟的岩画艺术和石窟周围村庄这种岩画艺术传统的遗迹中可以看出,比莫贝卡特石窟是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石窟里岩石上的图像主要有犀牛、大象、马和家畜等动物,也可以看到当时家庭生活的场景——女人带孩子或者做家务、了解狩猎和战争情况。比莫贝卡特的一百三十个石窟是印度史前艺术最大的储藏室。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居住到现在,是人类最早的居住地之一,比莫贝卡特石窟将带游客带回到三万五千年前的历史时期。

Rock Shelters of Bhimbetka

必去理由:印度史前艺术最大的储藏室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印度[India]

景点所在省、州:中央邦 [Madhya Pradesh ]

想不到四川境内也有一处可以比拟莫高窟的石窟艺术...

2017年,我在成都博物馆看了一场丝绸之路展,“丝路之魂”上的文物与石窟艺术让我不得不更加向往早就想去的敦煌,看看那佛国圣地。

2018年1月,我有幸去到了蜀地中的佛国——广元千佛崖时刻摩崖造像,站在千年瑰宝之前,震撼不止一点,我仿佛渺小的像一粒沙,随风融入千年之前……

园林风情藏古韵

进入“千佛崖”牌坊后,翠竹掩映,一步一步深入,看到的不是我想象中的历史古韵,而是园林风情的公园造型。绿植在园林里错落有致,形态各异,亭台在河边分布,大大小小的游客在园林中散步、喝茶、晒太阳……我更加好奇这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究竟是什么样子?

沿着道路一直往里走,才看到千佛崖的景区大门,门口的两座石狮威武的坐着,守护着这座千年的蜀地佛国。

进入景区,一座斑驳红色的古寺映入眼帘,“大云寺”三个金字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璀璨。大云寺创建于北魏晚期,初名柏堂寺,武则天当皇帝后下令在全国各州置大云寺一区,因而改作大云寺。而现在看到的大云寺佛殿为清乾隆十九年,广元县令张赓谟捐资修建。站在大殿前,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佛依旧,香火不绝。

走过大云寺,一堆石雕罗汉在阳光下没有熠熠生辉,反而沧桑古老,这堆石雕就是“明代石雕罗汉窖藏遗址”,这仅存的二十余尊的罗汉在2010年4月被考古发现。在这之前,他经历了寺庙被毁,川陕公路修建时集中掩埋的命运,让本应该完整的石雕罗汉无法完美现世。

路过石栏桥,千佛崖就在前方,而脚旁的“金牛道遗址”在千年的时光下一直存在。金牛道取名于“石牛粪金,武丁开道”的传说,是穿越巴山,沟通秦蜀之间的主要道路。这条道路约从三国时期就从千佛崖前经过,后世历代皆循千佛崖以行。金牛道守护着千佛崖千万个日夜,与之共眠,生死共存。

金牛道旁的园林风景像是这片古韵的守护者,古今相融,园林与遗址结合,让历史的遗韵在现今的园林中透出属于它的色彩。

千佛崖石刻福祉

当整个千佛崖石刻摩崖造像呈现在我面前时,满身的鸡皮疙瘩自然而生。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这种震撼是不是感官,而是来自心灵的震撼,古人的智慧与信仰在千佛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保持着原滋原味的佛像,慢慢地告诉我们一千多年前佛教是什么样子,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石块上的“千佛崖”三字经历千年,守护到现今1192个窟龛,7000余尊造像。然而据清咸丰四年的碑文记载,千佛崖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因为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至今崖像所剩不多,剩下的有很多也是无脸或者没头的佛像。留下的石刻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代,五代和清代有少量的开凿。由于千佛崖现存许多代表性的洞窟多为来自两京地区的官员出自开凿,其雕刻代表了两京地区佛教石刻艺术的流行风尚和艺术水平,中心坛背屏式雕刻更是独步国内石窟。

站在千佛崖中心,以大云洞为目标,分南北两段。南段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等龛窟;北段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龛窟。他们都面望嘉陵江,看世间浮沉。崖壁上是后代建上的楼梯,为了保护千佛崖龛窟,楼梯都建的窄而陡,走上楼梯,不得不想古人是用何种智慧开凿出惊世骇俗的千年佛崖。

佛龛约为1000多个,每一个佛崖造像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呈现了北魏、唐代及其清代等不同的风格。所有佛龛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大云古洞”,整个大云古洞位于千佛崖的中段,开凿于初盛唐之交,是千佛崖最大的洞窟,窟内有一百三十余身莲台菩萨,窟正中是弥勒佛立像,每一个佛像都是栩栩如生,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西方净土世界的信仰。佛龛中间立着一个功德箱,里面是现代人们的信仰,是每一个虔诚的人最真挚的祈求。离开大云古洞时,一位男子正缓缓上来,在弥勒佛前虔诚的跪拜,我想这就是古今文化的贯通吧。

佛龛层层,是多少古人智慧的结晶,鉴刻了多少福祉!又见证了人间几多悲欢离合!

古道延伸着祖先的不屈精神,佛像鉴刻了古人对福祉的期盼。岁月千年,每一个遗址、文物都向后人展示着这片蜀地中的佛国,让这处千年瑰宝光芒四射。

本期内容已刊登在《西部旅游》杂志2018年2-3月合刊,如需购买请淘宝搜索“西部旅游杂志”

比敦煌莫高窟早100多年,甘肃誉为石窟鼻祖的景点,却鲜有游客

为什么喜欢天梯山石窟呢?因为这是中国石窟的鼻主,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开始建造,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有营建,距今已经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比莫高窟还要早100多年。

在河西走廊的旅行中,最让我期待的就是武威这座城市,毕竟作为曾经前凉,后凉,北凉,南凉的首都来说,可谓是历史悠久。在武威的旅行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天梯山石窟。

不过好在修复后的大佛和造像看起来依然非常古朴,也算是不远旅途劳累而来。通过修复我们可以看到天梯山石窟第13窟中的7尊大佛,可谓是英姿飒爽,栩栩如生。

不少历史学家更是将天梯山石窟誉为“凉州石窟模式”,成为了中国早起的石窟艺术,也为后期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奠定了基础,可谓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相比,如今的天梯山可谓是伤痕累累,保留下来的古物不算太多,尤其是在景区内几乎看不到古物,像图中这种大佛也几乎都是1997年修复的。

始建于唐代这七尊大佛分别是释迦牟尼,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尤其是中间的释迦牟尼高度达30米左右,掌心向外,作施无畏印,极具唐代造像风格。

除了一些后期修复的造像之外,在天梯山石窟第13窟中还可以看到一些保留下来的原物,这就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壁画,不少色彩依然非常丰富,线条精美。

大佛面向的就是这个黄羊河水库,当年也是为了修建水库而将石窟内部的文物进行了搬迁保护,这些佛像和壁画如今都被保留在了甘肃省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

可以说天梯山石窟,如今保留下来的规模不如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来的丰富,但是凭借着开创中国石窟造像的历史,可谓是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甘肃又一处被忽略的石窟!名气虽比不上莫高窟,但也是世界遗产

甘肃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的历史跨越了八千余年。它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伴随经济贸易的往来和文化的传播,佛教开始弘扬发展起来,所以石窟艺术也被称为佛教艺术。而从甘肃陇东到“河西走廊”,分布着大小石窟100余处。尤其是敦煌莫高窟,既具有时代共性,又有地方特性,发展到现在已经被世界所熟知。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拥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的敦煌石窟,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当然了,甘肃有名的石窟可不止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马蹄寺石窟、龙门石窟等颇具美誉,除此之外甘肃还有一处被忽略的石窟,名气不大但也是世界遗产。

这座石窟就是位于甘肃永靖县的

炳灵寺石窟

,虽然名气没有莫高窟和麦积山那么大,但也非常值得游览,而且同样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晋,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都有修复与扩建就,现存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而且从石窟造像的题记来看,目前最早的是建弘元年,这比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最早题记还早100多年!

在炳灵寺石窟内,有一座长8.6米的泥塑炳灵寺卧佛,它是我国现存北魏时期的唯一一尊卧佛,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还有一座高25厘米的唐代仕女造像,是我国现存石窟像中最为珍贵的一尊,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所以炳灵寺石窟虽然名气不大,但其艺术价值丝毫不亚于敦煌莫高窟,甚至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

而且炳灵寺石窟周围的景色也非常值得一看,在炳灵寺入口处悬崖旁边伫立着峻峭的姊妹峰,周围有鸳鸯洞、药水泉等胜境,山青水秀,峰险石奇。附近的炳灵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人造湖之一,水面宽阔,水质优良,画舫满笑语,白帆飘渔歌,景色集江南秀丽和高原雄浑于一体,令人流连忘返。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