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大觉寺万寿塔旅游攻略-延津大觉寺万寿塔必玩景点

豆丁
延津大觉寺万寿塔

大觉寺,位于延津县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明洪武年间置僧令司,宣统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门三楹,二门三楹。正殿为大雄殿,三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大雄宝殿前右侧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亲书《长明灯记》石刻一副。正殿两厢房左为伽蓝殿,右为地藏殿,正殿后为水陆殿(万历年间改为大土阁),三殿各三间。现仅存大殿。

大觉寺门口,高耸着一座六角七层的古塔,这就是万寿塔。据延津县志记载,万寿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县李元春劝令士民重修,修了两层因财力不足而停工。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陈彝募捐续修,又未完成。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郝亦立再次施材续建,因郝奔丧,又未完成。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县张光宇捐俸银命匠合顶,并铸千余斤重的铜宝瓶(塔葫芦)置于塔顶,至此才算竣工。重修该塔自破土到完成,共经历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县,历时三十六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塔高28.4米,底层周长23.1米,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及直径稍有减少,但无明显锥体感。塔的建筑风格有深厚的0色彩。每层顶部都有青砖雕砌的0飞檐,檐下六面墙,每面都有一个圆顶拱券楼门,飞檐伸出墙外约二尺多宽,精雕细刻,构思巧妙。飞檐所雕图案花样又分三层,每层厚约三十多公分(6—8层砖)。下层为砖雕斗拱,中层为磨砖仿椽头及飞檐,上层为砖磨莲花瓣,层次分明,牢固美观,是古代叠涩雕砌彻的上乘工艺。塔的用料,除塔基垒砌一米高的石条外,其余全是青砖砌成。塔体结构分内中外三层。内层是一锥形空心圆柱;外层为里圆,外呈六角形;中间层为半实半虚的螺旋式登塔阶梯和通道。塔的最高层,中心放了个大木柱,至顶部改为铜刹和塔尖葫芦连成一体。各层内壁均嵌有塔铭,所写诗文大多为明代绅士登塔观感、抒怀等。

说起塔尖葫芦,还流传着一个南蛮盗宝的故事。传说塔顶铜宝瓶,经过多年风霜雨露的滋润,日月精华的照耀,逐渐起了变化,有了灵气。每当大雨来临之前,塔葫芦便自动裂为两半,从中跳出个小孩绕葫芦跑几圈,雨一来就自动钻进去,塔葫芦就自动闭合,恢复原状。时间一久,被人传得活灵活现。有一个南蛮子前来盗宝,无奈塔高瓶重,虽几经努力,仍无功而返。于是那个南蛮子又0了一个外国巫师,围塔施法。说是在大雨之前,向塔顶的那个小孩投掷一百个烧饼,宝葫芦便会自动掉下来。一次大雨前,南蛮子和那个外国巫师购买了许多烧饼,准备向塔顶投掷,当他们投到九十九个时,被人识破了阴谋,将他们赶跑了。但从此那个小孩再也没有出来过,只剩下那个塔葫芦至今仍稳坐塔尖,俯瞰着延津大地几经沧桑、几经变迁。

2019年10月7日,延津大觉寺万寿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均宜

大觉寺,千年古刹 万世春秋

作者...哈哈

编辑...汇客廰文旅

在京西阳台山麓幽静的群山环抱中隐藏着一座千年古刹 — 大觉寺,

大觉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善人邓从贵出资修庙。并刻《大藏经》,金代成为皇家行宫,金章宗时成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史称清水院。后改名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从此更名 "大觉寺"。

寺院建筑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体现了辽国时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

沿着中路寺庙主体建筑拾级而入。大觉寺内大雄宝殿是全寺中心,大殿面阔五间,梁、柱、枋、斗拱、门窗全是木结构,木色历经风霜泛出了一层灰白。殿堂歇山琉璃瓦,檐下装饰有斗拱,正中悬挂一块满目疮痍的巨匾,上书"无去来处",字迹虽沧桑却刚劲有力,向人们展示着它坎坷的境遇。尽管是乾隆皇帝御笔,但也敌不过风雨的侵袭。

匾上四字"无去来处"的真正佛学含义为"无所谓从哪里来,也无所谓到哪里去",寓意佛祖和佛法无时无处不在。如今我们所见的匾额是后人的复制品,为了弥补历史遗憾,是专家们在乾隆的众多御笔作品中找到了无、去、来、处四个字整合了起来的。

佛崇尚一个无字,无影无形,无边无际,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贪无欲,无断无常,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所住行于布施,无所住而生其心。看着"无去来处"的匾额,使人不禁想起禅宗的南宗创始人慧能禅师在做火头僧的时候所做的偈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从大雄宝殿顺石阶而上是寺院第三进院落。此处为无量寿佛殿,大殿坐落在一高大台基之上,前面带有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石栏。大殿面阔五间,灰筒瓦,歇山顶,门窗菱花全部为古钱式。

寺中的"八绝"之一"千年银杏"更是闻名遐迩!无量寿佛殿前这棵大树震撼眼眸,只见树冠遮住了大半个院落,树身三五个人也搂不过来,身高数丈,还需仰视。这就是大觉寺的八绝之一千年银杏树。树围8.4米,需6人才能合抱,人称"白果王"。这棵岁数已达千岁的古银杏树,受到了历代文人骚客和王公贵族的赞美,乾隆皇帝就曾为它题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乾隆皇帝所题于无量寿佛殿前高悬的巨匾"动静等观",明告世人一动一静皆是宇宙常法,佛家认为事物的动静是相等、相对的,动即是静,静亦是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可倚轻倚重从而有违自然之理,我正在反复欣赏咂摸这幅匾的深刻涵义时,一阵秋风吹来,银杏树叶哗哗落下,太奇妙了,不正是动静相宜的写照!仿佛佛祖察觉到了我的迷惑,吹风过来使我顿悟?人生虚虚实实,阴阳动静,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心学大师王阳明认为:"静是心之体,动是心之用。"自古以来,动静等观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人崇尚的智慧。"佛家说:"灵台清净,静能生慧,慧能生智。"这说明了"静"不是简单的静止或虚无,更不是沉寂或无声,而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在静中找到一份超然的智慧,让宁静的力量沁入生命的轨迹,让宁静的灵性闪耀出生命的智慧、自在中,宠辱不惊;恬静中,去留无意。找到这份初心就是禅,能有这份明心见性的智慧即是佛。

辽代古碑:大悲堂的西北侧有一辽代古碑,刻有天王寺志延撰写的《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据碑上文字记载是奉辽朝道宗皇帝及萧太后之旨意于戊申年(1068年)三月所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过了无量寿佛殿是第四个院落。正殿是大悲坛。这大悲坛是寺内的一座双层建筑,面阔五间,原为寺院的藏经之所。大殿的正门上方有一块匾,匾上清醇亲王敬书"最上法门"四字, 意指佛法最高境界。大觉寺里面帝王将相的御笔亲书举目皆是,遥想千年古刹当年之风光无限,感叹世事变迁反倒还了它一份清净。

灵泉池:后院龙王堂位于全寺最高处,是一座两层建筑,在龙王堂前有一水池,称为灵泉池。寺院西北李子峪有清泉,从龙王堂前的龙首中涌出,清澈见底,四时不竭。涓涓清泉分作南北两路,顺着西高东低山势流下,流经整座寺院,最后汇集于天王殿前的放生池。

拾级而上,寺庙中轴线最高点处院落矗立着白塔、龙王堂,一方清泉沉寂于此。这里醒目的宝塔形似北海白塔,塔旁有一松一柏将其环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松柏抱塔"。对于此塔的来历,一直被认定为清代著名禅师迦陵和尚的舍利塔,200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异议,然而细细查访才发现迦陵和尚作为一代高僧在江西归隐圆寂,也建有一塔,一南一北两尊舍利塔究竟谁真谁假?

迦陵禅师缘何安葬在了北京?大觉寺为迦陵禅师而建塔是真的吗?不禁让人质疑。据《庐山归宗寺志》记载:"国师塔在寺右里许,即古灵溪观地,塔惟衣钵,真身迁北京西山大觉寺矣,塔左有御碑亭。"原来,雍正四年迦陵禅师圆寂后曾被葬于江西庐山归宗寺,后奉雍正之命于雍正六年十月将其灵骨迁移至京西大觉寺,塔铭曰"国师圆通妙智大觉禅师传临济正宗三十四世迦陵音和尚塔"。

在灵骨被迁之后,庐山归宗寺弟子们又为迦陵禅师建造衣钵塔以当胜迹,并于同年十二月,得到雍正皇帝褒赐的碑文,追赠迦陵性音和尚为"国师谥圆通妙智大觉禅师",并于迦陵衣钵塔旁立碑石以示恩宠绵延。所以,江西庐山归宗寺国师塔实为迦陵禅师衣钵塔,而迦陵禅师真身舍利塔应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塔院内。

下山经南配院四宜堂,院内的白玉兰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是清代迦陵禅师亲手种植。这株闻名京城的玉兰树是人们竞相观赏的佳物,从清代的爱新觉罗奕绘、顾太清夫妇、纳兰容若、爱新觉罗溥儒,到现当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朱自清、冰心、俞平伯、张伯驹、季羡林等都曾在此驻足。现在这里已经是"明慧茶院"所在之地。

20年前"明慧茶院"刚刚开张之时就与发小刘迦在这里品茶谈天,还在此处品尝绍兴美食,而今斯人已逝,追忆一个"迦"字,他与佛有缘,今借隋 · 杨素的诗:"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纪念一下老友吧……

张伯驹先生曾在春季游览"大觉寺",并落笔赋词: 北梅亭尚在,纵依旧东风,游人都改。青山自余黛,映花光岚影,夕晖朝霭。

云绡雾彩,罨画出、芳林一带。甚江南、铜井铜坑,不让雪香成海。

应悔。玉楼人醉,宝马金鞭,少年豪概。经时换代,故宫远,总同慨。

忆踏青俦侣,随春俱去,了却繁华宿债。听斜阳、清梵钟声,顿离色界。

大觉寺以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称之为"大觉寺八绝",您若有兴趣可来一游!

我差不多每年深秋都要造访大觉寺。特别喜欢这里的一种感觉。漫步古刹,身随清风,时光淌山泉,思绪随黄叶。世界变得静静的,只有轻轻的脚步,只有满眼的风光,还有依稀传来古人的琴声与吟唱。宇宙就似一片空白,此时你不会再考虑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汇客廰文旅】致力于打造“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行专属社群。

醉美在川西高原

老公竟然另有所爱了?我决定大力支持他!

3000年的守望,最美的秋天只为等你!

深入天津最大的室内塔葬墓园“玉佛寺寝宫”,佛塔环立

玉佛寺寝宫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最大的佛教寺庙——天津玉佛禅寺旁,是天津市民政局批准建立的正规墓园。玉佛寺采用室内塔葬的安葬方式,是天津市首家、也是在北方地区同等规模最大的室内塔葬墓园。

万寿菊首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塔葬。塔葬相对传统地埋土葬有诸多优势,节约土地资源、低碳、环保、是未来殡葬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不受季节、时间、天气等外界因素限制,可以随时来祭拜先人。

陵园历史

玉佛寺寝宫玉佛禅寺原址为始建于隋朝的法藏寺,后因战乱衰落。2002年辛口镇政府重新申请恢复法藏寺旧观,2006年由宁发集团等投资6000万元正式动工修建,2008年玉佛禅寺第一期工程竣工,2011年玉佛寺寝宫正式对外开放,累计投资3亿元。

耗巨资修建的陵园,环境、风水、服务自不必多说,更为重要的是寝宫的塔位没有年限限制,可以永续使用!众所周知,传统墓园一般为20年交一次管理费,而感恩福座为一次性缴纳塔位费,让亲属没有后顾之忧。

陵园风水

玉佛寺寝宫位于天津市最西端,与天津著名古镇杨柳青比肩而邻。寝宫所在地属宝瓶穴,蕴含福灵华盖之气,如人祥坐龙窟。寝宫北接首都北京之龙气,左青龙临渤海湾,财富广进,绵延不绝,右白虎倚山西五台山,气震八方、官禄亨通。文殊菩萨所显化之宝山,除利白虎休憩之外,还能镇压白虎锐利暴戾之气,使子孙吉祥安康;南座山东泰山,拔地通天之势,接天地之正气,伐不详之恶兆、消灾解厄,出入永保平安;西邻子牙河,位于“玉带环腰”之内,如皇家贵族,玉带缠腰,表征权贵之象。

寝宫顶楼为八卦翘顶,形成“锅顶倒扣”之象,意表亡者后嗣财源丰盈。寝宫内部与院内布局呈请了国内著名堪舆大师现场指导,处处用心,希望有缘入住的先人福泽子孙。寝宫基地方位以“五行相生”来构建,比如在火位设焚金炉,在水位设海岛观音许愿池。寝宫中葬穴设天井承接天地之气,贯穿全场,引请诸大菩萨、庇佑护持,接引亡灵即登极乐净土。

陵园简介

这里交通便利,寝宫距天津市中心区仅十余公里,自驾仅需二十分钟车程,距北京城际仅30分钟车程,清明节期间寝宫还会提供市内及周边地区站点接送。寝宫周边配备景区(水高庄园、张家窝、石家大院等),休闲旅游配套资源充足,提供祭祀后更多的一日、多日游去处。

不仅如此,这里的服务也十分的优质且周到。玉佛寺寝宫一年365天全年对外开放,有专门工作人员陪同参观。寝宫还将传统习俗与高科技相结合,在官方网站设有虚拟祭拜厅、代客祭祀、平台咨询,优质售后,家属足不出户也能纪念先人,表达哀思。寝宫内干净、舒适、庄严、安静,常年恒温20度空调,24小时滚动播放的佛乐,灯光照明,入住先人可长闻梵音。

目前规模包括三圣殿、佛事厅、地宫及多处休息区。后期会启动二期工程,包括两个八角宝塔和一个祭拜大殿。地宫整体建筑面积50亩,共4层,即楼上三层,地下一层,分12个区,预计容纳12万塔位。

塔位价格

玉佛寺寝宫所采用的纳骨箱柜由台湾原装进口,可抗7级以上地震,单体承受5吨压力,并通过防火测试,非常坚固。有的朋友心里可能要嘀咕了,这么好的环境,那塔位价格怎样呢?肯定很贵吧!其实不然,玉佛寺寝宫墓地价格起步才12000元,比普通的墓地便宜的不只一点呢!

目前,天津玉佛寺寝宫在售塔位共有六个区域,共计约6万个塔位。分别是负一楼菩提区、一楼净土区、一楼慈悲区、一楼富贵区、三楼圆满区和三楼祥和区。由于不同区域塔位朝向、装饰、大小等的不同,致使天津玉佛寺寝宫公墓价格也不相同。

【万寿菊墓地网】让温暖的爱永恒

宝坻京津新城大觉禅寺周边规划再曝光!

天津规自局公布宝坻区15-14单元部分用地,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京津新城西北部,四至范围: 东至宝白路,南至祥瑞大街,西至津蓟高速公路,北至福源大街,总用地面积 446.85公顷。

(2019年12月20日规划方案↑↑↑)

(2018年2月12日规划方案↑↑↑)

与早期规划方案相比,最新修改方案涉及土地面积229.04公顷,较为明显的改动是, 大幅度增加了板块东南侧的居住用地面积。

该板块周边区域开发程度较高,南侧是 泰富橄榄树、上京和园、上京熙园等成熟社区,也有新房项目金科碧桂园富力渠阳府和首钢柒里风华,西侧则有新房项目 实地海棠雅著。

按照规划方案来看,该板块未来将引进大规模的商业服务业项目(红色部分),以此打造更宜居宜商的居住氛围。

来源:京津新城微讯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