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石牌坊旅游攻略-双石牌坊必玩景点

伊秀妹妹
双石牌坊

双石牌坊,位于仁寿县城东南部50余公里的禾加区中华乡牌坊村,距牌坊村小学东方200米,南北向,两坊上下对列,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间距44.5米,依所处地势由低到高分别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

一号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坊高11.17米,宽7.16米,四柱三开间格局,明间空(宽)2.52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仿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全坊用109块石料构成,有90龛戏文和民间故事造像。装8个雕花云板,8支镂雕雀替,石柱前后分立8尊镇门兽,或狮或象,十分威严。两面对联各二副,序文各一则,大梁上方正中是显赫部位,南雕九龙绕"圣旨",北则七龙盘"旌表",尤为别致。

二号坊建于清光绪八年(1883年),是朝廷旌表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所建之节孝坊。坊高12.53米,建造风格与一号坊略同,不同点在于:坊顶筑宝塔,全坊用102块石料构成,戏文和民间故事及花卉雕刻共166龛(幅),多系镂空雕刻,两檐柱侧石狮扑卧抱鼓,8只镇门兽均有驯士,或骑或牵,两面横额均书"节孝坊"三字并配以镂雕几何纹图案。整坊与一号坊相比,显得古朴典雅,雄壮大方。

内江:文化之旅 石牌坊之乡 隆昌古牌坊群

灌阳县文市镇月岭古村的石牌坊,广西四大牌坊之一,你去看过吗?

桂北灌阳县文市镇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传统村落,叫月岭村,月岭村距文市镇2公里。月岭牌坊位于灌阳县城北面30公里的文市镇月岭村,居住着约400户人家,全为唐氏家族,至今一脉相传29代。

这是一个多年前就想去看一看的村落。2019年11月21日,受朋友唐章正先生邀请,参加了月岭村的庙会与将军节,虽事过境迁,但这个传统村落优美的古民居、古庙、古亭、文昌阁等众多的古建筑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最令我忘不了的是那座名列广西四大牌坊之一的有名牌坊。

月岭村的古巷入口

幽静的月岭村的古巷

月岭在广西是相当有名气的,2013年6月被自治区批准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同年还名列为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之一。它曾经作为历史文化旅游名村对外收费,2019年已经免费向游客开放了。

月岭古村外景

有人说月岭村是桂剧的发源地,这是需要考证的事,2012年月岭村桂剧团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全区先进村屯文艺队”称号,说明桂剧在此村确实有相当的分量。

村里的桂剧院

网上有资料说月岭是灌阳县第一大自然村,根据唐章正先生的资料,这个村委一个村委辖一个自然屯,分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0人,这样的村落也许真正灌阳县最大的村落。

庙会精彩

将军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

月岭村的牌坊,1981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全州县枧塘镇塘福村委新白茆坞自然村的白茆坞牌坊、岑溪市水汶镇南禄村莲塘坳的“五世衍祥”牌坊、贺州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恩荣牌坊并列为广西的四大牌坊,这四大牌坊,皆建于清代。

月岭村的石刻牌坊为广西四大牌坊之一

曾经刮起了一场盗窃文物的歪风,许多文物挨盗。全州庙头镇仁街、枧塘镇新白茆坞村的著名牌坊都未能幸免。有人曾经将庙头镇歌陂壁画列为全州著名的牌坊之一,其实它不是牌坊,现在的人们认为它是壁画。这壁画精美,材质罕见,传说奇特,有幸未能被盗。如今的白茆坞牌坊,是被盗后经过文物部门修复的。而月岭的牌坊,保持着原状,我敬佩这里的人们对它的保护,它才能以原貌向世人展示!

月岭牌坊保持着原状,灌阳县也仅保留此一座

据灌阳县的旧县志记载,该县曾有石坊33座,造型各异,因年久失修,多数牌坊已废,月岭“孝义可风”坊是硕果仅存的一座。

近看基座抱鼓石

此坊为该村知县唐景涛奉旨为其母史氏所建。建于清道光十四至十九年 (1834至1839)。

对于立牌坊的历史,当地人是这样讲述的。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唐家的祖先从湖南零陵湾复村迁入文市,入居月岭。清乾隆年间一个叫唐虞琮的唐家后代,生有六子,第六子唐世桐均考取了国学。世桐病故,他那位姓史的夫人一生为其守节,并把世桐三哥的儿子接过来扶养,取名景涛。景涛学有所成,道光已亥年中举,被朝廷委以重任。唐景涛功成名就,忘记不了为其守寡数十年、艰辛将他抚育成人、培养成材的养母史氏,向朝廷提出请求,经道光皇帝降旨恩准,为母在村后立下贞孝牌坊。

牌坊下面都是青石板

中间两根正方形石柱高达5.4米, 柱石基座为石墩,南北两侧均有抱鼓石护柱,使高架凌空 的石坊显得浑厚凝重,同时具有夹杆石的作用。

“艰贞足式”

“孝义可风”

牌坊上面有许多文字,是人们研究此牌坊历史的重要资料。

牌坊上面有许多精美的雕刻

牌坊雕刻物件众多

牌坊上有麒麟献瑞、双龙戏珠等,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侧面看牌坊

对于此牌坊具体介绍,唐章正先生曾在本平台刊发的《桂北灌阳县月岭村——神秘“大观园”》一文作了详细记述,这里就不再啰嗦了。这些雕刻,每件都有深刻的寓意,细细口味,余味无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月岭古村,真是一个值得走一走的地方!

蒋廷松

石牌坊之神木杏花滩

杏花滩又名单家滩,在神木县城南5公里的单家滩村,旧有摩岩石刻,古岫岩寺等明代建筑。因村多杏花,从清初开始称杏花滩。据称每当杏雨时节,花红叶翠,满眼烂漫,是为神木八景之一“杏花濯雨”。

神木古称麟州,是当年杨家将镇守的边关重镇。杏花滩是神木的一个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随着历代文人的吟咏,早已闻名遐迩。杏花滩在神木南郊,为古城游春踏青之盛境。三山围抱,遍植杏树,林中一小小古寺,名岫岩寺,现名白龙寺。寺边有文笔塔,文昌阁,内供孔圣神像牌位,周围立有近世文人及官员的诗刻碑林。山岩之上有摩崖石刻多处,惟南面山顶岩壁上“洗心”两个巨大的刻字最是醒目壮观。杏花滩从明清至今为神木境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迄今资料及传诵所知,明清至五十年代,咏赞神木风光名胜诗文,以杏花滩为最多,说明杏花滩及白龙寺确为五百年间最负盛名的旅游景观及佛事胜地,层次文明、高雅。并少植杏树、桃树、梨树和各类花草,形成了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和鲜明教育主题的游憩景观,是处高品位、有潜力、幽雅清净、独具特色的旅游场所,是人们春游和避暑的极好去处。史料载,康熙29年,神木同知陈昌国览胜杏花滩白龙寺,铸碑记述,有“游杏花滩”诗曰:“出城东看杏花开,花外盘桓酒数杯,转入桃溪春寺静,山光鸟语悦人来”。康熙33 年春,榆林东路道张衡游览杏花滩,有“游杏花滩”三律,并建“浩然亭”,增秀于白龙寺旁。康熙36年,帝王进兵宁夏,闻道杏花滩美景,遂生戎马中偷闲之趣,策马专程走访,并赐“杏花禅院”额于山门。杏花滩遍地生长着马兰、野麻,是上好的造纸原料,四季长流的溪水乃天然漂剂。于是杏花滩的村民农忙下田,农闲造纸,有的甚至弃农醉艺,一代接一代。康熙帝询问了纸农生计之艰辛,幽默地赞叹道:“此地皆为侯(公元114 年,汉安帝封蔡伦为龙亭侯,他发明的纸,人称蔡伦纸),可惜乃穷侯。”“尔等早种晚收(指一天完成制作到销售的全过程),时刻生金也。”这位重视经济开发的帝王,依据亲眼所见,欣然赐纸坊门口一联:“水池中鱼龙变化,竹帘上时刻生金。”至今为神木人传诵不忘。嘉庆6 年,神木知县王文奎,邀府谷知县狄燧、神木部使嵩英,神木同知苏尔登额等劝农至杏花滩,各有诗咏刻石留寺。道光年间,神木知县王致云等对杏花滩尤其表现兴致,多处吟留。民国14年,书法家王雪樵带领学生李文芳、温亮典等游杏花滩,其时白龙寺荒凉萧索,诗人心境相吊,留诗:“问山寻水汗漫游,绝无人迹亦勾留。可怜冷落岫岩寺,只有斜阳满树头。”道光《神木县志》记载杏花滩“春日杏花灿烂,游履纷纭,邑中胜景,以此为最。”

白龙寺为杏花滩又一美景。据《神木县志》记载,该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重修单家滩岫岩寺记事》碑中说:“岫岩寺在县南十里,四面壁立,中通一径,蜿蜒而上,可以据险。右建白龙寺于山顶,故名。”传说明英宗正统年间复修白龙寺时因一狐狸将桩牌衔于山下,人们以为这是“天意”,于是将寺移建于山下,并改名“岫岩寺”。以后历任官民修葺保护,游人不断。寺旁的“浩然亭”,跨溪流,八卦形,四周围栏,朱绘彩饰,为文人墨客激发灵感,吟诗作赋的绝妙环境,也是郊游小宴的理想场所。过去游客将餐食从寺内做好,置盘浮入水中,顺流送至“浩然亭”前,别有情趣。诗人称之为“流觞曲水”。寺旁山崖上,寺院廊檐下,保留至今的有周岐“只在此山中”、陈昌国“枕流漱石”、张衡“浣云”、周文英“得声寓色”、薛堉林“恩同保赤”、陈璐“游杏花村和韵”三律、张祉繁“清流有声”、“与然仲茶话”,并留有古碑多块。杏花滩村内土地平展,畦垄如画,农舍依山傍水,小溪至村中流过。绿树掩映的农庄里飘出缕缕炊烟,田园风光中隐藏着忘尘脱俗的气氛,使游人如入仙境,如行画中。杏花滩之杏花在建国后农田基建中逐年毁损,已无旧前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杏花滩村民自力更生,因地制宜,恢复了传统的造纸工艺,以家庭为作坊,规模不大,全程手工;以废纸、破麻绳为原料,供应全县非公文书刊用纸,广有外销。男女皆能操作,有“家家碾玉浆,户户贴粉墙”之誉。这种原始的、高超的生财致富手段,长期以来在杏花滩村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九十年代,幸有神木中学退休教师武绍文先生矢志于县域文化传统之发扬光大。从1994 年开始,将由清至今游客诗文题留尽数搜集,恢复并新建双面石碑43块,刻有古今诗文题辞60 多帧,建成杏花滩碑廊摩崖10 块,有山门石柱1对,题联4 副,纪念碑1 柱。新修杏花别墅,内建文宗堂、文渊亭、文源池、文渊塔等,并广植杏树、桃树、梨树和各类花草,形成了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品位,且幽雅清净、独具特色的旅游场所。杏花滩碑廊、摩崖的落成,将自然之景,融汇人文之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环境。这样做数量少而内涵深,耗资小而意义大,不仅为神木又恢复一景,而且对两个文明建设和安定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一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杏花滩最美当属春天,杏花次第开放之时,满园杏花竞相绽放。枝头盛开的杏花,艳态娇姿,胭脂万点,繁花丽色,占尽春风。适逢休息日,来此赏花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赏花拍照,感受着春天的美丽。有的游客在岸边玩耍嬉戏,有的游客则在草坡乘凉赏花,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心快乐地划着小船,让平静的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到了秋天,枫树的叶子红了,火红火红的落叶在林间飞舞,翠绿的松柏矗立在门口,像是站岗的卫士。冬天里雪花在空中飞舞,放眼望去杏花滩白茫茫一片,风景宜人,使人流连忘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在神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多方努力下,几经修缮,已成为市民修身养性之地。如今的杏花滩是更像是一座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必将为神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增添一抹亮色。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