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窑遗址旅游攻略-菠萝窑遗址必玩景点

小伊伊
菠萝窑遗址

菠萝窑遗址位于孟津县常袋乡半坡村菠萝窑自然村金水河北岸丘陵台地。2008年1月15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菠萝窑遗址,南北长310米,东西宽270米,面积83200平方米。遗址西南部的断面暴露有丰富的文化层堆积,文化层厚1—3.5米,包含物较丰富,采集到的遗物分为龙山文化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菠萝窑遗址,菠萝窑遗址简介,菠萝窑遗址-洛阳市孟津县菠萝窑遗址旅游指南

探访塔儿湾遗址:目前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瓷窑遗址

地处甘肃武威城南35公里的古城乡上河村一组,当地人一直沿袭着先民们流传下来的地名“塔儿湾”,因为早在1982年就曾出土过西夏瓷器(先后出土115件),因而在西夏研究历史中赢得了“武威塔儿湾西夏址”“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村落遗址”等赞誉。

塔儿湾西夏村落遗址地处杂木河上游,两岸依山,村民以放牧和种地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塔儿湾仅居住十多户人家。道路阻塞和交通不便对保护当地的西夏文化遗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8年8月9日,走进塔儿湾西夏遗址进行考察,走进村庄时,看到一片裸露的土层中有一些像瓷器的碎片,便伸手去抠,没想到竟然“抠”出一件稀世珍宝——西夏瓷“白瓷马头”。这只马头长3.5厘米,头宽2厘米,颈长2.5厘米,颈宽2厘米,耳长8毫米。整个马头为白釉底色,黑斑点缀,马眼炯炯有神,活灵活现,造型十分精致。这件瓷器既像是浮雕,又像是两个单面瓷器中的一半。马头造型逼真,体格健美,飘逸洒脱,在马的脖子上还有几个圆形的“豹斑”,其做工技艺精湛。从整个西夏出土文物看,浮雕西夏瓷马头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

如今,走进这个古老的村落,依然能在渠边、路边和田间地头发现碎瓷片。据村民介绍,当地村民为了省事,在打桩盖房和建羊圈、牛圈等基础设施时,把碎瓷片和泥土一道都用上了。那些瓷片后来经专家考证,几乎全是西夏时期的瓷器碎片,而且沿山坡的土层里露出的许多烧焦或腐朽的木头也都是西夏人当初住过的房屋留下的痕迹。村庄南边的山坡和台地已经被当地文物部门确定为西夏遗址。甘肃武威文物部门勘定的结果显示:该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60米,以西为草木茂盛的山区牧场,以东杂木河两岸是开阔的平原农田。西夏时期,这里是党项族放牧、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居住的地方。如今,整个村落遗址,不少被辟为农田,现已耕种。

1992年9月-1993年上半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考古研究所对塔儿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的西夏黑釉剔花牡丹瓮和黑釉牡丹瓮,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史金波先生称赞为“线条流畅,活泼大方,刻画精细,疏密得体,是瓷器中少见的作品”。同时挖掘出的双耳乳丁饰纹褐釉小扁壶等都是西夏瓷器中的珍品。塔儿湾还出土了烧制瓷器用的匣体和支垫,附近还产瓷土,可以推定这些瓷器为当地烧制。虽然目前尚没有挖掘出西夏瓷窑以证明这些瓷器是当地烧制的,但从发掘情况看,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村落遗址。

当时出土数量较多的是一批西夏时期烧制的各种瓷器和大量瓷片,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墨书西夏文的白釉绘花瓷罐,高46.5厘米,大圆口,短颈,直圆腹,下略收,施白釉,腹部用褐釉绘缠枝牡丹,古朴豪放,反映了西夏较高的手工业制瓷工艺水平,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白釉高足盘、碗,黑釉扁壶、瓶、灯、罐等一批文物。另外还在此地陆续发现了许多窑具和窑址留下的灰层堆积物。

因塔儿湾西夏遗址是我国西夏考古史上迄今发现出土西夏瓷器数量和种类最多,釉色、花纹繁杂的一处遗址,甘肃本土不少媒体指出,已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塔儿湾西夏遗址,是“目前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瓷窑遗址”。

文章选自/信昶资料库,原文链接/http://www.gzartjy.cn/news/171.html

十里窑场—耀州窑遗址博物馆

离开耀州窑博物馆我们来到了北面不远处的遗址博物馆,共有两组展馆,均位于漆水河北岸,紧挨着西铜公路东侧。它们是在1984—1997年对耀州窑遗址发掘的基础上修建的,当时分为七个区进行发掘,其中南北相临的第一、二区较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如今的两座博物馆。

第一区的博物馆外形呈窑炉形,左侧耸立着两根大烟囱,拾阶而上进入博物馆内,迎面是序厅,绕道其后就是宏大的耀州窑遗址了。据禚振西老师讲,当年发掘时这里从漆水河岸边一直向上,到处都是窑址,这里展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展厅内的遗址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一座宋代的制作瓷器的作坊遗址,有堆料场、晾坯场、施釉、制瓷作坊,以及烧瓷的窑炉;再往里看到一片窑炉遗址,相互叠压打破,从唐代一直到宋代晚期,十分罕见,很有意义。

第二区的博物馆造型很不起眼,就是一座普通的长方形建筑,南北的窗口似窑洞状。从西南角的小门进入展厅,宏大的唐三彩窑址就出现在眼前,东西向排列开了,气势宏大。这里的遗址也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制作唐三彩的作坊,由东西向并列的七座窑洞组成。这些窑洞功能各不相同,有的是供工匠居住的场所,有的用作原料的制备,有的用作成型,有的用于施釉,有的用作存放土坯泥料。比较系统的反映了唐代制瓷工艺的劳动分工和发展状况;其次,是西北角上的五座唐代窑炉,有横焰窑和半倒焰窑两种类型。横焰窑比较简单,装烧容量很小,可能是为某种产品进行试验或小规模生产所设的。在一些作坊的地面上有一层淤沙,已经成形的瓷器多被冲倒,作坊无疑是因为漆水河水涨淹没,被迫停产。

《同官县志》中记载:“黄堡镇故瓷厂,在县南四十里”,“地方故老相传南北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我们所参观的两座博物馆就位于黄堡镇西南面,即所谓的“十里窑场”之中,如今这里已经被公路、农田、房屋所覆盖,如果不是几座博物馆提醒,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的辉煌。只有旁边的漆水河还在静静地流淌,千百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2014年6月6日中午

参考书目:陕西省考古所《宋代耀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998年;陕西省考古所《唐代黄堡窑址》,文物出版社,1992年;薛东星《耀州窑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

遇见•千年——临博暑期夏令营遗址探秘活动之走进马家窑遗址

塬上吹过的

那是带着马家窑泥土味的风

你听 你仔细听

那沉闷的呼吼

是先民祭祀洮水的祈祷

是先民狩猎高原的号角

我来了 我躬身快跑着

去亲近你 惊艳世人的身影

也未曾想

会不会扰乱 千年的梦

5000年

还是我们人类的童年

你已用智慧

点燃文明的曙光

这儿就是先民生活的地方

时光已过千年

重温历史

远眺洮水

又仿佛看见你

临溪而坐执毫描绘图腾的身影

那千年不灭的窑火

那彻夜不绝的鼓声

是你对生命的祝福

是马家窑的

声音

......

知识小链接

马家窑遗址位于临洮县城南12 公里洮河西岸,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8 年1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9万余平米。现根据2012至2016年考古工作成果,修订遗址范围为2.19平方公里。

2014-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使我们首次系统地了解了马家窑遗址部分地区的文化层分布情况、遗迹遗物的分布、保存情况以及自身特点,这将会解释和探讨马家窑聚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复杂程度,进一步揭示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中独立出来,如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文化面貌的过程,并将用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乃至世界文明发展。

我和历史有个约会

特别鸣谢

社科院考古所西北工作站

临洮县南街小学

来源|临洮县博物馆

编辑|毛丽娜

责编|赵建民 杨 阳

编审|谭明强

总编|边国鹏

临洮县融媒体中心所属“看临洮”微信公众号享有版权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临洮县融媒体中心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

临洮人都在看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