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肥牛旅游攻略-国都肥牛必玩景点

王婧伊
国都肥牛

景区称号: 好客山东农家乐 (二星)

国都肥牛位于殷巷镇境内,省级湿地公园大沙河北岸500米处,是一所集旅游采摘、垂钓、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日可接待200余名游客就餐。该处餐饮、消防、安全、娱乐、休闲设备齐全,农家菜特色以肥牛、土鸡、野味为主。

地址:殷巷镇赵奎元街

特色景观:农家特色景观

配套服务设施:

可就餐

自驾车指南:

泉城广场驾车到赵奎元街:

1. 从起点到济青高速公路

2. 济青高速公路

3. 绕城高速公路

4. G220

5. S248

6. 商中路

7. S248到赵奎元街

停车场信息:

有停车位

【992 | 旅游】大厂真“牛”,不仅是国礼重器——“中国景泰蓝之乡”,特产“肥牛”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我的家乡在河北

云游合家欢,就地过大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河北广播电视台特别策划倾情推出融媒体节目《我的家乡在河北》。和您一起溯乡源、忆乡景、述乡俗、觅乡味、及乡物、拾乡技、念乡艺、闻乡曲。云端话年满载思念,家乡故事带您畅游京畿福地,乐享美丽河北!

演唱者:郭玉红(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

第十三期:廊坊大厂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河之隔,在副中心东侧,风光旖旎的潮白河畔,恬静的坐落着一座风景如画,活力无限的民族融合、底蕴深厚、水乡生态之城——大厂。

这里有璀璨的文化传承,有玩儿不够景区景点,有尝不尽的特色美食。这里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这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这里是“中国景泰蓝之乡”。

讲述人

Teller

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

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张义

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能够通过《我的家乡在河北》这个节目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大厂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倍感荣幸!

中国景泰蓝之乡

说到景泰蓝,‍‍‍得跟您好好介绍介绍。大厂可是有着悠久的景泰蓝历史和完整地景泰蓝产业体系。2014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大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景泰蓝之乡”荣誉称号,景泰蓝成了大厂回族自治县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名片!

有600多年历史的景泰蓝如今光彩依旧。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于胎体,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工艺品。

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工艺品,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所以,景泰蓝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如今,来到大厂休闲旅游、感受民族文化,欣赏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工艺品,亲身体验景泰蓝制作工艺,带回一件景泰蓝摆件成为很多朋友的选择。

来大厂这些美景和美食别错过

说到休闲旅游、民族文化,我们大厂的生态景观和特色美食您一定不要错过!走进大厂,直扑双目的是草木叠翠、绿树葱茏,潮白河畔有环京最大的万亩银杏林,与千亩樱花园、潮白沙滩共同构成潮白河生态旅游区,生态景观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

被誉为全国文化战线一面旗帜的大厂评剧歌舞团,作品屡获国家级大奖,节目搬上了央视,舞台搭进了全国诸多大中城市。

另外,我们大厂的特色美食可谓是享誉京津冀,“大厂肥牛”始创于1992年,口感细嫩、多汁,入口绵润,回味无穷,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真八大碗”,“大麻七”肉饼,芝麻烧饼、切糕等各类回族美食地道纯正、风味各异。

深厚的人文底蕴,秀美的生态景观,靓丽的城市品质,大厂这座环境优美、风情独特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将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畅游体验,将成为魅力无限的京津冀短途旅游首选目的地!欢迎您来我的家乡大厂!

我的家乡在河北

《我的家乡在河北》用河北故事唤起对家乡的多彩记忆,用声音传递暖意与思念,无论您身在哪里,这个春节温暖依旧!

欢迎大家每天收听河北交通广播《992乐行天下》节目,关注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河北公共频道等新媒体矩阵。

欢迎留言与我们互动,一起为家乡点赞!

本期支持单位: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01

黄色预警!这些高速因雾关闭!

02

河北0新增,31省区市本土0新增

03

注意!为这事儿,石家庄除夕至初一已处理417人

记者 | 张 博

责编| 刘 倩

监制|乐彤

点亮“点赞+在看"转给更多亲友!

中国影像方志| 肥城:千年文化滋养 书院众多, 肥桃香甜味美,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清水秀,桃木雕传承创新

2020.3.28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 肥城篇

肥城篇 预告片

肥城地区是北接燕地,南连吴越的重要交通线,便捷的交通带动了肥城地区经济的发展。

陈侯壶,国家一级文物,1963年出土于肥城市。陈侯壶高51厘米,体量较大,在壶口内侧和壶盖外壁上铸有 “陈侯作妫橹媵壶,其万年永宝用”的13字铭文。

2018年5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肥城市博物馆在肥城发掘出面积近500平方米的晒书城遗址。这处文化遗存分属东周、汉、魏晋、金元等数个时期。

东汉末年,泰山太守认为肥城就是肥子国旧地,“肥城”最终定名。

千年文化滋养 书院众多

留传于肥城市陈留村的《左传精舍志》,被山东左史丘明世系宗亲会认为是目前丘(邱)氏家族在全国唯一最完整的谱系,记录着丘氏长支的世系。

多位肥城县令在上任之初,都曾经重修左传精舍,续修《左传精舍志》。肥城人认为,最早记录这本家谱的是邱氏族裔的先祖——左丘明。

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他所编著的《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汉初,肥城置县伊始,县城中就兴建了用于祭奠左丘明的祠堂,“左传精舍”。唐代贞观年间以后,左丘明的牌位一直被设立在曲阜孔庙当中。

据史料记载,肥城人自古广建书院。清光绪年间,肥城较大型的书院多达8座。

陶山脚下的陶南别墅,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首海源阁的藏书之地。

在肥城市政府的主持下,新的书院在白云山拔地而起,千年的文化底蕴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肥城人,挥毫泼墨,书写着家乡的文化延续。

肥桃香甜味美 蜚声海外

厨师将肥桃切片,猪肘煮至断生,切大片,与桃片间隔排在碗内,上笼蒸透取出扣入大盘内,原汤熬浓,浇在肘子上。出锅之时,肘子鲜香软糯,却并不油腻,这就是肥城特有的肥桃肘子。

这张珍贵的肥城桃园的照片拍摄于1907年,当时的肥桃,不仅在国内闻名遐迩,而且已经蜚声海外。

如今,在肥桃出产的地点肥城,这种独特的物产,也正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开启城市发展的新篇。

现在的肥城,每年都举办规模盛大的桃花节,四面八方的游客接踵而来,带动了肥城特色旅游和绿色生态的发展。

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清水秀 焕发生机

距离翦云山以西大约20千米路程的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森林资源的更新换代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牛山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于牛山林场,肩负着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的重任。

2017年,当时的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肥城的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地处国家生态的骨架,生态区位重要、水热条件好、生态资源增长潜力大等多种原因,成为第一批被选中进行精准提升的国家森林公园。

牛山林场的科研团队通过测量计算,分批对树种进行更换,实现森林自我繁衍,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发展的目的。

木雕技艺 传承创新

肥城桃木雕刻源于古代的“桃符”,明清时期进入鼎盛发展。肥城桃木质密细腻,木体清香,是桃木雕刻不可多得的优质原材料,在市政府的规划下,肥城桃木雕刻正在形成新的产业。

王来新作为肥城桃木工艺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受政府邀请,展开了对于桃木雕刻的传承和创新工作。

王来新在传统雕刻技术上大胆创新;原本简单雕刻的桃印、桃符,在他的刻刀下已经形成2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类。

2006年,桃木雕刻民俗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有效保护这一非遗项目,肥城连续举办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弘扬桃木雕刻的工匠精神。

如今,肥城已发展成为全国桃木工艺品研发生产销售集散地。

在政府的科学规划下,肥城呈现出“一环拥翠桃花源,两河汇流碧玉城”的意境。奔流不息的大汶河,灌溉出肥沃的汶阳田,也养育着延续千年的君子之邑。肥城,正在成为独具桃源风韵的山水园林。

《肥城篇》

播出时间:3月28日 15:38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陈皖宁(实习)

曾国藩都登门造访,这家沂水望族真牛!

说起沂水的望族,刘南宅所在的刘氏家族为大家所熟知。

刘南宅为沂水之名门望族,位于沂水旧城西南,南北向分为前中后三宅,明清共出了五位进士六位举人,其宅院——刘南宅,与莒南的大店庄家庄园等均为诗书耕读之家,可惜其宅院如今已荡然无存!

今天提到的这个家族也是望族,只是早已迁徙省外!

这就是CCTV走遍中国栏目重点提到的曾八支祠,其地点位于远在千公里之外的湖南省洞口县。

曾氏宗祠为湖南最大的宗祠,由于家族显赫,宗祠气派恢弘,触动了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那就是曾国藩。清道光十九年,曾国藩专程来此拜祠,题写了匾联“春风沂水”,赞叹这一支由山东沂水迁居湖南的家族,不忘祖根,再创新风。

曾八支祠位于洞口县高沙镇红鹅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同治七年至十二年重修。建筑占地面积6425.6平方米,比徽州最大的祠堂、有“江南第一祠”之称的呈坎村罗东舒祠规模还大。

虽然其先祖具体的籍贯住址无从而知,但通过CCTV播放出来的山东沂水听起来依然是那么的亲切。

更多资讯,请搜索乐活沂水(微信号lehuoyishui)工作平台!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