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大辛庄遗址旅游攻略-五寨大辛庄遗址必玩景点

豆豆
五寨大辛庄遗址

大辛庄遗址,位于五寨县李家坪乡大辛庄村北约100米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位于清涟河东岸临河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陶片,器表为素面或施弦纹,可辨器形有盆、豆等。属汉代遗存。(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淮阳时庄遗址入选2020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

3月19日,由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0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经过演示汇报、评议、投票等环节,2020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结果现场揭晓,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洛阳伊川徐阳墓地、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入选。

据介绍,截至目前,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已连续举办12届,成为提高社会公众对考古的认知和对考古工作的关注、宣传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重要窗口。

淮阳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城,在时庄遗址发现了夏代早期29座罕见的仓储遗迹,分布集中。考古工作表明,遗址经历了从早期兼具仓储和居住功能,到中期功能单一的粮仓城,再到晚期废弃的过程。从出土陶器反映的时代特征看,大致相当于嵩山地区的“新砦期”阶段。系列碳十四样品测年数据显示,其年代为BC2000-BC1700年左右,均已进入夏代早期纪年。时庄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今年评选活动共有10项考古发掘项目参与终评,其中,7项是主动性发掘,3项配合基建发掘。其中,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洛阳伊川徐阳墓地在不久前还入选了2020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从参评项目文化内涵来看,涉及早期文明、黄河文化、夏文化(夏代)研究、商周文化研究、都城与城市考古、东西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多个领域。(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王晨)

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触摸3500年济南城市历史

9月4日,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的“全力打造‘五个济南’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大辛庄遗址是目前山东省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的考古遗址,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研究历史最长的商代遗址之一。入选“‘十一五’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在调研“东强”工作时来到王舍人街道大辛庄遗址现场,详细了解了遗址发掘出的文物研究和保护情况,听取了大辛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情况汇报。孙立成指出,该遗址为一处以商文化为主、集居址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聚落遗址,对于研究山东地区商代历史文化、建立山东地区商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及商代夷商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孙立成表示,济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遗址发掘、文物保护工作,切实将优秀历史文化和悠久城市记忆传播开来、传承下去,为打造“文化济南”提供有力支撑。

在各方关注之下,大辛庄遗址再次走入了济南人的视野,也让济南的考古遗址公园这个概念及其建设再次进入济南当代发展序列。

为什么大辛庄遗址被如此重视?为什么这个遗址能够建设遗址公园?其所蕴含的支撑点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来到多次参加大辛庄遗址考古工作的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采访了有关考古人员。

■大辛庄遗址是在商都殷墟以外首次于原生地层中发现甲骨文的遗址

对不少关心济南城市文化历史的人来说,“大辛庄遗址”是个熟悉的名字。这里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古代遗址,不但是我省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的古代遗址,而且也是全国范围内发现最早、研究历史最长的商代遗址之一。

遗址最初由当地农民发现于1935年,而最早把这一发现公诸于学术界的,则是英国人林仰山教授。上世纪50年代的两次勘探,探明了大辛庄遗址的面积,初步确认遗址的主要堆积和年代。

1952年和1953年,山东省文管会调查大辛庄遗址,发现少量甲骨,其中有龟背甲。陈梦家指出:“小屯以外,别地方只出腹甲,出背甲的还是第一次。尤其是它的形制和小屯的无异,它和小屯的关系最密切了。”1955年、1958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大辛庄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1970年12月的发现,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其后,1982年、1983年、1984年都曾进行过考古挖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

2003年3月至6月,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济南大辛庄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此次发掘出土了商代甲骨卜辞,在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引起较大震动。这是在商都殷墟以外首次于原生地层中发现甲骨卜辞,被誉为甲骨学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尤其是经拼合后最大的一片龟腹甲,记述了当地统治者卜问“御祭”“温祭”和“徙”(或徏)方面的内容,第一次证实了武丁时期殷墟以外商代地方贵族祭祀和日常活动的文字信息。而且这次发掘所发现的青铜器族徽,不见于以往著录,是研究商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这些或许可以说明大辛庄遗址可能是商代东方的一处中心性聚落,并可能是一处方国都邑。这一发现为重新审视大辛庄遗址的性质、认识商王朝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方地区的关系,以及探索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10年3月至12月,由山东大学考古系、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再次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古发掘,发现一批重要的商代遗迹与遗物,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此次大辛庄商代遗址考古发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从上述历次考古发掘可以确定,大辛庄遗址是以商代为主的大型遗址,从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骨器和甲骨文等遗物判断,该遗址是一处集居址、手工业作坊、礼仪中心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商代遗址,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为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016年,根据市规划局《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0220号提案的会办意见》,相关部门已将大辛庄遗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规中,并根据省文物主管部门出具的文物保护范围,明确划定了遗址的规划控制范围。还提出,市规划局将对该遗址规划控制范围的各类建设活动进行严格规划控制,确保遗址区得到有效保护,彰显遗址和济南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

■“大辛庄”是商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统治中心

实际上,早在2009年,山东省就对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两城镇遗址、城子崖遗址、大辛庄遗址完成了遗址公园立项申请。2010年,大辛庄遗址就提出了建设遗址公园的方案。

什么是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其所具有的科考价值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它需要保护的必要性。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2010年至2017年,国家公布了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这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济南入选的只有城子崖考古遗址公园一处。现在,济南市将建设大辛庄遗址公园提上了议程,对于济南来说,这是一件值得期盼、值得高兴的大事。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对大辛庄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非常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介绍,这处遗址不只是对济南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中国的历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这里是在商代都城以外唯一的一处出土甲骨文的遗址,其意义绝对非一般考古遗址能相比。在此之前业界认为,商代时期只有王室成员和都城的高等贵族才有使用文字的权力。大辛庄遗址的发现则提供了新的信息,就是在当时文字可能在地方的高层贵族同样可以使用,但同时可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讲,大辛庄遗址的等级非常高。

考古人员和公众最关心也最感兴趣的就是甲骨文。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经过拼合之后,总共有4片,其中一片最大的有34个字,几乎是一个龟腹甲的三分之二。上面的内容是卜辞,也就是占卜留下的一个记录,其中提到了三种不同的祭祀方式。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这个当地贵族的祭祀对象并非当时商王的祖先,而是对自己祖先的祭祀。这样的甲骨在商代殷墟也发现过,有专家认为这是“非王卜辞”,或者叫“子卜辞”,考古界认为这应该就是商代贵族祭祀的一个遗留。而且,大辛庄卜辞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的意义和商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明当时大辛庄这个地方的贵族有着自己的祭祀方式。此外,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在字形和字体方面,和殷墟出土的没有很大的区别,说明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就是商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甲骨外,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其他很多文物和建筑遗址等,同样都有着很高的等级。甲骨文加上众多高等级文物,结合商朝的发展过程判断,说明大辛庄应该是在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在中原立足之后,在扩张过程中到达山东后的第一站。也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应该是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都城。所以,这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研究商代历史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济南还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值得开发、建设

“我认为,把这处重要的遗址建设成为一处遗址公园,是非常好的决策,是一项利于济南多种产业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好措施。大辛庄位于济南城市中心和王舍人街道的中间地带,和济南东站距离也不远。而且再往南,就是济南市的政务中心区域,地理位置极佳。如果将大辛庄遗址改建为考古遗址公园,利用这处重要遗址的历史内涵,以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加上依然在进行的考古活动,完全可以把这里建设成为一处‘活’的考古遗址公园。”

实际上,大辛庄遗址公园的建设已经被纳入“品质历城”的规划,是历城总投资150亿元的82个城市建设项目之一。

根据规划,大辛庄遗址公园占地53公顷,预计投资4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商文化博物馆、青铜主题展馆、东夷文化体验中心等,规划将大辛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为以保护、阐述、展示、传承大辛庄遗址价值为核心,具备文物保护、科研教育、休闲游憩、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的省内示范性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山东省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和济南市历城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李铭表示,把考古遗址建设成为考古遗址公园,这是一种遗址保护利用的理念,并不是单独为了建一座公园。人们现在看到的文物大都是在博物馆里,但还有很多地下文物和遗址本身,都是年代久远的珍贵历史的实际体现,需要向社会和公众进行充分的展示和告知。所以,通过考古遗址公园这种形式就是发掘遗址的价值和保护利用文物的一种非常好的现代化手段,能充分挖掘遗址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并能利用现代化的形式和手段展示给公众。还能在发掘、建设、发展城市文化和相关产业,以及发展旅游产业方面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这样可以获得多方共赢的结果。

“其实,除了大辛庄遗址和城子崖遗址外,像济南东部的东平陵故城遗址、洛庄汉墓遗址、危山汉墓遗址等,还有长清的几处遗址,都可以考虑建设遗址公园或者博物馆,因为这些古代遗址都是不可复制、不能再生的历史文化载体,都是属于济南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开发、建设,对于济南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展示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丰富济南的旅游资源。让外地游客来到济南除了去三大名胜外,还能从这些地方看到更多的济南历史文化,能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济南、了解济南、爱上济南。这样一来,对于济南的对外宣传、在全国的美誉度,都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大辛庄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成为济南在这个方面的一个非常好、非常高的起点,是打造‘文化济南’很好的实际举措。”李铭对于大辛庄遗址公园及济南其他几处历史遗址的开发建设充满了期待!

河南2018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荥阳官庄遗址入选

2018年,河南最亮眼的考古发掘都有哪些呢?3月1日,2018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出炉,荥阳官庄遗址等入选。

当天上午,由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编辑部举办的“2018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举行,经过各项目负责人报告、专家无记名投票等环节,最终评出2018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栾川龙泉洞遗址、荥阳官庄遗址两周及汉代手工坊遗址、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汉魏洛阳城北魏宫城及其周边附属建筑遗址、开封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

我省是文物资源大省,每年都会进行很多考古发掘,大部分都是抢救性发掘为主,主动性发掘为辅,同时伴随诸多考古新发现。此次“五大”考古新发现以时代为序,分别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春秋时期、东汉至北魏时期、明代,从区域上看,其中三项发现集中在洛阳,另外两项分别在三门峡、开封,主要还是在我省文物发现的重点区域。

那么,今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都有哪些亮点呢?

一、栾川龙泉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发现用火遗址

探寻古人生产生活遗迹

龙泉洞全景

龙泉洞位于洛阳市栾川县龙泉山公园内庙坡上,2014年至今,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在龙泉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总面积约20平方米,目前遗址发现有1处灰烬及4处用火遗迹,出土的大约20000余件,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和骨器等。遗址年代经过在贝塔实验室测定,年代距今约3-4万年左右,遗址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石制品的原料以脉石英为主,打片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很少使用,修理则全为锤击法。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碎片和搬入石材等,其中工具以刮削器为主,也有少量的尖状器、锯齿刃器、凹缺器等。龙泉洞遗址的石制品体现了中国旧石器晚期北方主工业特点,以小型为主,该遗址的文化性质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动物化石多为破碎的牙齿和骨骼化石,个体较小,初步鉴定的主要种类有鹿、牛、羊、犀以及食肉类动物等。

龙泉洞遗址既有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又存在骨器以及用火遗迹等,通过发掘和研究工作,对于研究豫西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面貌及中原地区的人类演化历史及文明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荥阳官庄遗址两周及汉代手工业作坊遗存:

发现的数十块空首布銎芯

是目前国内较早的铸钱遗存

为官庄城址的归属提供了重要线索

空首布銎芯

官庄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2010年以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在遗址内发现了外壕和南北相连的大城和小城。2015年以来,在大城中北部发现了丰富的手工业遗存,包括两周时期的铸铜、制陶、制骨手工业遗存和汉代砖瓦窑、铁器窖藏等。

两周时期铸铜作坊位于发掘区中部,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出土陶范约3000块。可辨识器类包括礼乐器、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另外发现有数量较多的空首布銎芯。除陶范之外,还出土有较多熔炉和坩埚残块、铜渣及陶管、磨石等。制陶作坊位于发掘区西部,清理有陶窑、泥料坑,出土有陶拍、陶垫及陶器残次品等。另在发掘区北部多个灰坑中发现了制骨废料。从出土器物特征看,铸铜、制陶、制骨等活动都主要集中在春秋早中期。作坊生产的铜器种类多样,部分模、范纹饰精美、所铸器物形体较大,说明铜器的使用者有较高等级。发现的数十块空首布銎芯,是目前国内较早的铸钱遗存,为官庄城址的归属提供了重要线索。结合往年的勘探和发掘工作来看,大城内外还存在其他的铸铜和制陶区。官庄可能代表了以物资生产和储存为主要功能的一类城址。

两周作坊外,还发现了汉代砖瓦窑、铁器窖藏和砖砌窖穴,出土有铁鼎、铁质高柄薰炉、犁铧、铁戟等较完整的铁器。说明此地在汉代可能有冶铁作坊。这为研究汉代荥阳地区的手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

墓主身份应与三门峡虢国有关

为寻找三门峡虢国被晋灭掉后虢国贵族的最后去向提供了线索

祔葬马坑

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位于三门峡市义马市区南部的上石河村,为配合基本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联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春秋时期墓葬113座,马坑7个,出土铜、陶、玉、石、骨等各类器物2700余件。该墓地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极为相似,且从墓地所出的青铜鼎铭文“虢季氏子虎父作鼎”可知,该墓地的墓主身份应与三门峡虢国有关。

根据文献记载,公元前655年,虢国被晋国灭掉后,虢国国君虢公丑向东逃亡,避难洛阳,义马则是这些人的避难栖居地。上石河春秋墓地应该就是虢国东逃的贵族及家眷和护卫随从的邦族墓地。该墓地是三门峡地区继上村岭虢国墓地之后发现的又一处较大规模的虢人埋葬墓地。虽然墓地内墓葬排列有序、保存基本完整、布局规律清晰,有着较为严格的埋葬制度,但是由于这是虢国被晋灭掉后,东迁逃难人员死后的埋葬之地,故墓地内墓葬出土的铜礼器组合极为不全。该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不仅可以填补崤函古道上春秋时期中小型贵族墓地的发现和研究空白,也为寻找三门峡虢国被晋灭掉后虢国贵族的最后去向提供了线索。

四、汉魏洛阳城北魏宫城及其周边附属遗址:

初步明确文献记载的北魏宫城“神虎门”

汉魏洛阳城宫城神虎门门址及阙间广场(东-西)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汉魏洛阳城北魏宫城太极殿宫院西门(宫城十号建筑遗址)及其南北两侧的院落进行发掘。通过发掘,初步明确了宫城十号建筑遗址是一座西侧带有双阙、门址内收的大型三门道殿堂式门址,其可能兼有太极殿院落西侧出入口和宫城西门两重功能。依据相关文献记载,该门址或即为文献记载的北魏宫城“神虎门”。从残存的现象分析,该门不仅可进出宫城,或可直接进入魏晋、北魏宫城的中枢----太极殿宫院内。这一发现对于从宏观上把握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宫城中枢区乃至于整个宫城的形制布局及时代演变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同时,为进一步了解太极殿宫院西南角(宫城八号建筑遗址)处的太极殿院墙、宫墙的位置关系和时代演变,在该处进行了解剖发掘。通过发掘,明确了魏晋、北魏时期的宫城西墙及宫墙外侧河渠水道的结构和沿用。尤为重要的是,在该处发现了可能与东汉洛阳城夏门内道路有关的道路。上述发现则进一步细化了对宫城内建筑布局的认识。

五、开封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

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遗物最丰富的明代郡王府遗址

是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按照规制修建的明代早期郡王府

永宁王府遗址远景

开封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位于开封市鼓楼区省府西街路北、城隍庙街中段路西,据勘探,整个王府遗址范围南北通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15米,包括东、中、西三处院落。

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重点发掘了中间院落,该院落地面距现在地表深约5米。中轴线建筑自南向北包括四重三进院落,依次有王府大门、隔墙、仪门、前厅房、后厅房、花园等。遗址中共出土姿态各异的人骨遗骸15具,其中两具埋葬在前厅房明间铺地砖下。遗址内出土陶、瓷、石、玉、金、银、铜、锡、琉璃、木、骨、角、贝等各类遗物1600余件(套),另有大量的琉璃建筑构件,主要有瓦当、滴水、鸱吻、脊兽等。

据文献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李自成围攻开封城,久攻不克,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决黄河口水灌开封城,城内建筑毁弃者十之八九,“水深数丈,浮死如鱼”,开封城遭受灭顶之灾。该遗址正是对崇祯末年洪水灾难在地层学上的真实反映。该遗址中轴线院落建筑群布局明晰,建筑规模大、等级高,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遗物最丰富的明代郡王府遗址,是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按照规制修建的明代早期郡王府,其发掘对研究明代早期郡王府规制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广播电视台)

责编:王春亮|编辑:司林凤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