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石亭旅游攻略-丛石亭必玩景点

好文推荐
丛石亭

丛石亭位于朝鲜江原道通川郡东海岸金刚山的北侧,是朝鲜关东八景的第一景,丛石在韩语的意思,是指矗立在海边的岩石群。

丛石亭座落在当地的一堆高高的丛石的顶部,这些丛石,都是昔日地壳活动的痕迹,它们是在火山作用下,涌出地壳表面的玄武岩被突然冷却及结晶,成为一条条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石柱;石柱群按其走向及高度,可分为“立丛”、“坐丛”及“卧丛”三个种类;成群的或孤立的石柱耸立在海面上,蔚为奇观。除了石柱群以外,当地还有“四仙峰”、“夫妇岩”及“龟岩”等奇岩怪石,巍然屹立在连绵约1公里长的海岸上。

丛石亭在朝鲜半岛上闻名已久,早在新罗时代,这里就被花郎四人所发现,他们都被这里漂亮的海岸景色和奇岩所深深吸引。如今,这里已被列为朝鲜第13号名胜地及第214号天然保护物,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到此观景。

邯郸丛台游记之四十,武灵丛台上的古石碑

风湿亭|什么是痛风石?有了痛风石该怎么办?

开栏语

人们常说的风湿,中医称之为“痹病”,其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密切相关。如何顾护正气,有效避免外邪的入侵?“风湿亭”将每周推送有关风湿防与治的科普知识,教您远离风湿,为筋骨强壮保驾护航!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 何羿婷 主任医师

什么是痛风石?它与痛风有什么关系?相信不少人不仅没见过,当然也不知道它的威力,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痛风石的故事。

1

痛风石到底长什么样?

痛风石其实是突出皮面的芝麻-鸡蛋大,黄白色结节;质地较坚硬;表面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糊状物(尿酸盐结晶),虽经久不愈,但很少继发感染;数目多少不等,一般1-10个。有些痛风石用肉眼不能看到,但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以见到呈白色的针状晶体,有些痛风石沉积在体表,如耳轮和关节周围,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到。其实人体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

2

为什么会有痛风石?

痛风石是因体内因血尿酸过度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在身体某部位析出的白色晶体,如同一杯盐水中的盐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杯底就会出现白色的沉积物一样。析出的晶体在什么部位沉积,就可以发生什么部位的结石。这个过程一般为3~42年,平均11.6年。

3

痛风石有什么危害?

痛风石不仅可以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还可造成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慢性关节肿痛、僵直和畸形,甚至骨折。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部分痛风石压迫神经还可出现局部关节活动受限、麻痹疼痛症状。

4

如何预防和控制痛风石形成?

§

§

1.饮食控制,低嘌呤饮食。

2.碱化尿液治疗: 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盐的溶解和排泄,尤其对于预防尿酸性肾结石和痛风性肾病具有重要意义。多吃碱性食物和合理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盐制剂等。

3.长期规范降尿酸治疗,可以选择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或中药等,使血尿酸水平达标。没有发现痛风石的,血尿酸控制到<360μmol/L;早期发现小痛风石的,血尿酸控制到<300μmol/L。

§

§

5

痛风石手术可以治疗吗?

很多患者都想,痛风石怕什么,等长大了手术切了就行。那痛风石是否需要可以手术治疗。其实痛风石如果不大,不影响脏器功能,不必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切除痛风石并不能根治本病。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手术治疗:痛风石影响关节功能或压迫神经;切除因尿酸盐侵蚀的坏死指(趾)或矫正畸形的关节;切除巨大的痛风石以减轻肾脏负担;但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有一定局限性,很难清除干净,而且伤口愈合较慢,所以并不是首选的治疗,还是必须配合降尿酸治疗才行。

6

中药可以治疗痛风石吗?

中医认为痛风石的形成与脾肾有关,脾肾在正常功能下可以通过运化或气化体内的痰浊水湿,脾肾功能失调则痰浊瘀血内停,日久则沉积在皮肤、关节、筋骨等处,难以泄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所以中医中药调补脾肾,泄化湿浊,对痛风石有一定帮助。而且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如土茯苓、粉萆薢等中药具有到一定降尿酸作用机制,也可以配合服用。

专家介绍

【何羿婷】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

从事风湿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0余年,对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疑难病的诊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中医诊治风湿病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作为焦树德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在临床上较好地运用和发展焦老的学术思想,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专科病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并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5部,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余名。

擅长: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7楼)周四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5楼专家诊室)周三上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康美中医馆)

【潘 峰】

副主任中医师,博士。出生中医世家,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委员。

擅 长:擅长以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症等各类风湿专科疾病,疗效显著。

应 诊:周一全天,周四全天,周五全天(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周二全天(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科门诊),周三全天(广东省中医院罗冲围门诊部)

【何晓红】

副主任医师,硕士,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擅 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应 诊:周一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周三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徐侦雄】

主治医师,硕士

擅 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痛风等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周颖燕】

住院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青年委员。

擅 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多种风湿免疫病。

应 诊: 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编辑:李威 责编:宋莉萍

供稿:何晓红 赖勇辉

亭说(一)|在经石峪不远处,有一座亭子,名为高山流水亭,传说亭子的名字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

■编辑:刘小东 热线电话||5369528、5369523

编者按: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一种常见的建筑,统称亭子,多见于园林、佛寺、庙宇,是供人休息、避雨、乘凉用的建筑物。亭子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古老的泰山上,庙宇建筑众多,自然也少不了亭子,高山流水亭、酌泉亭、对松亭、望月亭等,每一处看似普通的亭子,都各有特点,也有着各自的传说故事,都是古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在斗母宫以北,经石峪石刻以西七八十米的地方,坐落着一座石亭,额题“高山流水之亭”几字,所以这座石亭叫做高山流水亭,亭子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据今已有445年的历史。传说,这座亭子是俞伯牙抚琴的地方,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处。

墩壮结实 典型的北方建筑

近日,记者跟随红门管理区工作人员来到高山流水亭处,眼前的亭子是全石构造,非常墩壮结实,是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据了解,高山流水亭通高3.3米,宽2米,为正方形,周边四根石柱,下有四根踢脚石,上面石横梁、插板、脊石横梁各四根,亭顶坡面平缓,顶部有一四方形石脊,亭内横梁上方刻有“高山流水之亭”几字,题于1594年。亭外横梁上方写有“源头活水”,这四个字来源于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记者注意到,高山流水亭不高,但构筑亭子的每一块石头都很厚,而且属于榫卯构造,咬合得非常结实,额枋也是榫卯结构。经测量计算得知,亭子的一个石柱就有3500多斤重。“亭子的石材是山下的,那时候这边还没有路,这么重的一块块石头,不知道是怎样运上来的。”工作人员说。

亭子正面两根右柱上刻有对联“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这处对联的意思是,下雨时,雨水犹如南天门上倒泄下的水帘,水帘漫过“经石”时,似乎在大声吟咏石上的千年佛经。工作人员指着刻字告诉记者:“这副对联还有佛教色彩,其中的‘梵石’,指的的不远处的经石峪刻石,上面刻有《金刚经》,经过岁月的洗礼,石头也有了佛性。‘天门’不只是南天门,‘雨’也不只是字面上的雨水,对联里的‘雨’还有‘水’的意思,而水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高山流水亭上,还有几处模糊不清的石刻,在“高山流水之亭”几字下方,靠近仔细查看,还刻有“乾坤清趣”四个字,这几个字刻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至于是何人题刻的,已经看不清名字。此外,亭子上还有一副对联,但已经残失,查阅史籍补录可知,对联内容是“晒经石上传心诀,无字碑上写太虚”,对联中提及了经石峪的《金刚经》和岱顶的无字碑。

倚壁为亭 刻石记载亭子来历

在经石峪大石坪北的石壁上,刻有“高山流水亭石壁记”,这处刻石,详细记载了“经石峪”水帘的生动和高山流水亭建立的经过。这处刻石,是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万恭题刻。

万恭,字肃卿,别号两溪,江西南昌县武阳镇游溪村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历任光禄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等职。历史上万恭最大的功绩是治理黄河,而他在泰山留名,则是因为他主持修建了岱顶玉皇庙工程,还修建了高山流水亭,“高山流水亭石壁记”不仅记录了他修亭子的经过,还记录了他在泰山时做的一些事。

根据刻石记载,万恭完成岱顶玉皇庙的修建之后,从南麓下山时,路过经石峪,在大石坪上休息,在旁边写了“曝经石”三个大字,看到流水飞溅,又题下了“水帘”两个字刻在石头上,“水澌澌淅字上,字隐隐匿水中,斯泰山之至奇观也”。当时的万恭,在经石峪看到的景色美不胜收,往西看去,有石壁高十五尺,自然天成,往东看去,有泠泠的流水和苍翠的树木,于是万恭决定“倚石壁而为亭”,当时造亭全部使用的石料,四根石柱直接安插到石基上,深度近一尺,亭子上方覆盖上石板,方便登山的游人在此歇脚。

细读刻文,从中可以得知,因为万恭喜欢弹琴,而在经石峪处弹琴,有高山,眼前也有流水,与古人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意境相合,所以就把建起的亭子命名为高山流水亭。高山流水亭建立之后,当时有人在此观景,并形容此处:“瀑流千派,飞喷字画,上构石亭一,宽容数人,危壁在后,雪浪在前,每风鸣雨响,万籁俱怒。”明代山东巡抚李戴有诗专门描写高山流水亭:“壁立石屏向日明,小亭危坐午风清,弹琴人去知何日,尚有高山流水亭。”

据介绍,高山流水亭原本建在刻石旁,1965年为保护经字,将亭址改为河道,亭子也被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知音难遇 伯牙子期泰山相交

关于高山流水亭,流传最广的传说故事便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亭子也是因为他们的故事才有了这个名字。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当时有一名精通音律,琴艺高超的琴师名叫俞伯牙,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有一日,俞伯牙坐船来到泰山峡口处,遇上了狂风暴雨,船夫速将船摇到一山崖下抛锚歇息,暴雨停后,伯牙见这高山之间的川江有别样的风韵,不禁犯了琴瘾,就在船上借此情景弹奏起来。突然间,琴弦断了一根,抬头一看,就见不远处的山崖上有个樵夫立在那里聆听。俞伯牙见状问到:“小哥怎么会在此处?” 那人答:“小人打柴被暴雨阻于此崖。忽听琴声一片,不觉听上了瘾。”俞伯牙听了非常高兴,又问:“你既然听琴,可知老夫适才弹的是什么曲子?”樵夫说:“大人所弹,乃是您见到山中川江在雨后的感慨,琴声就像那高山一样啊!琴声里我还听到了山间江水流动的声音。”听到樵夫解释后,俞伯牙推琴而起,向樵夫拱手作礼道:“真是荒山藏美玉,今天遍访知音,今得遇小哥,此生心愿已了!我与你知音一回,就把刚才弹一曲起名叫《高山流水》吧!”经询问,俞伯牙得知眼前的樵夫名为钟子期,他与钟子期面对青山作拜,并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

到了第二年,俞伯牙如约又来到泰山,却不见钟子期来与他会面,打听后才知道,钟子期在年前已经病世。俞伯牙听后,热泪长流,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为钟子期弹奏了一曲,随后泪流满面地说:“从此知音绝矣!”说完,他拿起琴,对着钟子期墓前的石头用力一摔,琴身粉碎,从此俞伯牙再也不弹琴,却给后人留下一曲《高山流水》。”

图文: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版权声明:公众号如需转载泰山工作室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与你分享

扫一扫

期待您与我们一起

续写泰山的传说

热线:0538—5369528

邮箱:tsgzs0538@163.com

泰山景区&泰安传媒集团联合打造

泰山工作室

《泰山晚报·天下泰山》周刊

每周四与您相约

“Hi泰山”微信平台

“最泰安”APP泰山频道

中华泰山网“天下泰山”栏目

同步更新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