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城市历史博物馆旅游攻略-卢森堡城市历史博物馆必玩景点

QQ爱
卢森堡城市历史博物馆

卢森堡城市历史博物馆于1996年建成,它属于卢森堡大公国国家级博物馆,同时也是当代欧洲最为现代化的一座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外观雄伟壮丽,面向大街的博物馆正面160平方米的墙壁全用钢化玻璃镶嵌而成。参观者从博物馆的后门拾级而下,一直可以走到两千年前罗马人修筑的第一个地下要塞。博物馆陈列了6个不同时期的大型建筑模型,从不同的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卢森堡城的发展历史其先后秩序为:1000年卢森堡市初建时期的模型,1500年时期的城市建筑模型,西班牙1683年修建的规模宏大要塞模型,奥地利统治下于1795年扩建的要塞模型,1867年的城市模型,1910年卢森堡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开放城市的模型。

在博物馆里展出的油画中,既有奥地利国王、王后同卢森堡公爵互致信函的题材,也有表现卢森堡抗击纳粹侵略者的场面。此外,参观者从卢森堡城过去的地图上也可以观赏到该市上个世纪的美丽风光。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Luxembourg)

必去理由:欧洲最为现代化的博物馆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卢森堡[Luxembourg]

景点所在省、州:卢森堡区 [Luxembourg District]

景点所在城市:卢森堡市 [Luxembourg City]

第六站:去往世界首富之城,卢森堡国立历史艺术博物馆

卢森堡坐落在欧洲的西北部

那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拥有多元包容的文化

是一座满载历史、防御工事

艺术与文化珍宝的城市

这里名胜古迹众多

是最值得一游的城市之一

这个有着“北方的直布罗陀”之城的城市

曾是西欧国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作为国家的经济和行政中心

卢森堡经济财富名列世界前茅

但它的魅力和风情

却并没有止步于发达的经济

对于艺术的尊重以及推崇也是数一数二

除世界遗产景点

卢森堡的人们在不大的国土上

建造了众多具有特色的博物馆

涉及历史、艺术等传统艺术博物馆

也有铁矿、啤酒酿造等特色博物馆

本期ETN艺术探寻之旅

去往卢森堡国立历史艺术博物馆

去探寻这座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魅力之都

卢森堡国立历史艺术博物馆

卢森堡国立历史和艺术博物馆英文名称简写为“MNHA”,位于卢森堡南部卢森堡市历史中心区,是该国最主要的博物馆,也是现代化卢森堡的代表。

卢森堡国立历史和艺术博物馆致力于卢森堡历史上各个时期艺术品和文物的收藏与展览,展示了卢森堡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不断革新的艺术,更有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文物、防御工事模型及可追至13世纪的艺术品,是卢森堡精华之所在。

最初提议建造卢森堡国立历史和艺术博物馆是在法国大革命战争期间,当时卢森堡被法国占领;尽管当时收集了一些来自教堂的文物,然而,博物馆并没有立即开放。在1839年伦敦条约签订之后,确定了卢森堡的独立自主;1845年,一批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组成了一个“卢森堡大公国历史遗迹研究和保护机构”,俗称考古学会,该协会于1868年获国家认可,正式成为皇家大公爵学院的历史部门。

1922年,卢森堡大公国购入 Collart-de Scherff 宅邸,准备将其改造为国立博物馆。1927年,皇家大公爵学院历史部门的考古与艺术收藏被委托给国家保管,随后成为国立博物馆的初始藏品。

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博物馆一直到1939年才完工。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博物馆不得不推迟开馆日期。1946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取名「卢森堡国立博物馆」。

1988年,卢森堡国立博物馆拆分为「国立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和「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后者于1996年迁出原址。随着藏品数量增多,国立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展区空间日益不足,自1998年开始进行扩建和修缮,至2002年重新对外开放。

博物馆共有10层,藏品十分的丰富,藏品从早期的石器时代一直到近现代的展品都有专门的介绍,以及对卢森堡从史前至今的历史上各个时期艺术品和文物的收藏与展览,馆内收藏了本国及法国和罗马的艺术品、钱币、中世纪的雕塑、盔甲以及当代艺术,许多卢森堡画家的作品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重要馆藏包括高卢罗马时期的墓葬品、史前时期的玉质斧刃等。博物馆另有25000册图书,还有一个专门的陈列馆,名为“卢森堡的堡垒”展出有各种建筑模型。

国立历史和艺术博物馆建筑分为主楼和维尔特海姆楼,设立考古、艺术、工艺美术、钱币勋章4大展区,展示卢森堡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艺术品和文物。

考古展区

考古展区以年代和题材进行划分,展示17世纪以来卢森堡地区的考古发现,涵盖从史前时期、原史时代、高卢罗马文明时期到中世纪的各类出土文物。重要藏品包括卢森堡维希滕出土的古罗马镶嵌画、高卢罗马时期的墓葬品、旧石器时代的马格德林帐篷等。

向下滑动欣赏更多

艺术展区

艺术展区分为古典艺术、现当代艺术、卢森堡艺术和 Edward Steichen 摄影艺术4个部分,展品主要为13世纪至21世纪的绘画与雕塑,代表艺术家包括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Lucas Cranach The Elder、英国浪漫主义画家 J. M. W. Turner、西班牙艺术家 Pablo Picasso、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 René Magritte 等。

向下滑动欣赏更多

工艺美术展区

工艺美术展区主要介绍从文艺复兴时期至21世纪的卢森堡装饰艺术、家居风格以及外来文化影响,展品包括瓷器、钟表、家具、油画、古董车等。钱币勋章展区主要陈列收集自卢森堡地区的钱币、勋章、珠宝及装饰物,重要展品包括卢森堡第一版纸币、威廉四世大公爵勋章、Albrecht Dürer 设计的查理五世勋章等。

钱币勋章区

自 2015 年 12 月以来,硬币和奖牌的永久展览在经过彻底翻新的房间里展出,全面概述了卢森堡的货币历史,从古代一直到欧元。

身体虚构

展期:2019-5-17 ~ 2019-9-29

中华文明起源

展期:2018-11-21 ~ 2019-4-28

神殿:伊特拉斯坎与众神

展期:2018-3-16 ~ 2018-9-2

戏剧与脆弱

展期:2017-11-10 ~ 2019-6-30

墓葬品,公元前50-前30年

墓葬品,公元前50-前30年

墓室,公元前70年

《从 Côte d'Eich 眺望卢森堡》

J.M.W. Turner

1839-40年,纸本水彩画

命运祭坛,高卢-罗马时期

小鹿斑比瓷器,20世纪

克洛普的画作多是风景画或静物画,而风景则都是他家的週围或门口就能看到的景观,这幅《斯塔特布雷迪米斯地区吉雷维丹吉镇莫泽河畔伸展处》,就是他家大门后就会看到的风景。大概就是因为他一生都专心在描绘的卢森堡的风景,所以他的作品才被选为卢森堡的代表性艺术品!今天他的作品都在卢森堡国立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内收藏与展出。

感受无穷的文化魅力

在丰富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中

感受首富之城卢森堡的艺术魅力

在游学中探寻艺术

在藏品中找寻历史

在旅途中收获成长

新闻透析▏杭州将新添海塘遗址博物馆,记录城市历史的根与魂

今年夏天,杭州城又要新添一座主题博物馆了——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新落成的博物馆,位于江干区九堡文体中心,是全国首个海塘遗址博物馆,将以一段现存的明清海塘遗址为核心,全面展示古海塘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和价值。

都说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也“因塘而存”。“湖”和“河”我们都知道,西湖和大运河,“塘”呢,就是钱塘江海塘。千百年来,杭人与钱塘江相争共生,筑起“水上长城”,护卫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免受洪潮袭扰。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古往今来,钱塘江畔,浩荡钱潮,留下多少名诗佳句。

钱江潮是国际地理学界公认的“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千百年来,为抵御大潮入侵,人们在河口两岸修筑钱塘江海塘,不仅留下规模宏伟、构筑精巧的历史遗迹,更映衬着人与自然相偕而行、和谐互动的生动场景。就在日前,《杭州钱塘江海塘保护与利用规划——明清杭州海塘和萧绍海塘(杭州段)保护与利用规划》正式通过市级评审。

这份规划可谓资料翔实、论述充分。不仅全景梳理了古海塘线位走向、塘体结构、历史变迁,更对现状及价值评估、保护管控、展示利用、城乡规划衔接等做出了系统规划。根据前期调查,钱塘江两岸古海塘总长306公里,现存海塘中,半数以上为石塘,剩下的则为土塘,为全国古海塘之最。而在杭州段,至今完整保留着40多公里长的吴越海塘和明清海塘遗址,尤以钱塘江口北岸一带海塘工程最为险要。但也许因为埋藏地底,世人较少关注。

杭州古海塘遗址

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凝聚着前人的卓绝努力。杭州的海塘,按照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水经注》载:“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当时钱塘县地方官华信,组织老百姓造了捍海泥塘,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条海塘。不过,唐代以前的海塘都是用泥土修筑的,钱江大潮一来,不太扛得住。海塘时常坍塌,到唐代中期仍有潮水涌入城内。拦不住洪水,城市发展比较慢,那时的杭州,只有现在的上城区大小,是个“繁雄不及姑苏、会稽三郡”的“腰鼓城”。

到五代吴越国,海塘有了突破性发展,还留下了“钱王射潮”的传说。相传,吴越王钱镠治理杭州时,潮水侵袭杭郡,百姓苦不堪言。钱镠就让人造箭三千支,募强弩五百人以射涛头,使“潮回钱塘,东趋西陵”。这个故事非常深入人心,成为了老杭州的记忆,杭州钱塘江南岸,你就可以看到韩美林大师创作的“钱王射潮”雕像。

传说中的钱王射潮

不过,历史上,钱镠可不是用射箭抵挡钱江大潮,而是筑起了“捍海塘”。用竹片编成竹笼,中间放入巨石,层层叠置成堤,称为“竹笼石塘”,又在石塘前打上数十万木桩,涌潮时,潮水撞击在大木上,先分解了一波冲击,保护海塘。

2014年,考古专家在上城区江城路以东,发现了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海塘实物。捍海塘的建筑将海水挡在杭州城外,确保了五代杭州城墙的扩建,奠定了杭州在五代乃至南宋临安城时期的城市格局,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

五代吴越国捍海塘遗址

浙江大学出版社多年前影印出版的《李辅燿日记》,煌煌十巨册,详细记载了海塘重修历史。1877年,李辅燿受命赴浙主持钱塘江海塘工程。他吸取前人经验,采用先进技术,在石块上钻孔并灌入铁水,使石塘更加严密结实。经过4年多的努力,“将通塘新旧石工联络一气”。1896年和1908年,李辅燿又两度接手钱塘江海塘整治工作。钱塘江海塘稳固与否事关江南富庶地区安危,透过李氏记载重回当年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整修钱塘江海塘一直为历朝历代所重,是一项重要的全国性工程。

明清钱塘江海塘和吴越海塘贯穿西湖、上城、江干等主城区,北海塘和西江塘则贯穿萧山区多个乡镇、街道,沉睡于地底,且埋藏不深。尽管现有明清钱塘江海塘和吴越海塘均已被列为杭州市文保点,然而,海塘遗址人为毁坏现象多有发生。比如,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萧山段的塘弯村,村民在海塘边建房,造成石兽、文字碑被填埋、毁坏,原有的近十处石兽头已经仅剩两处。

明清时期,江南富饶繁华,赋税、漕粮约占全国一半,有“天下粮仓”之誉。修筑钱塘江海塘更是上升为国家工程,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乾隆还数次下江南视察海塘建设。

壮观钱江潮

2013年5月,杭州江干区打算在九沙大道和睦港口东南角建九堡文体中心,考虑到老杭海路附近可能留存古海塘遗址,开工前特地请来文物考古专家先期勘探。果然,考古队挖出了一段梯形古建筑,那是明清时代的古海塘遗址。这处海塘上窄下宽,呈“梯形”,共10层,每一层都由长条形石块堆砌而成,逐层上叠,像鱼鳞一样,学名叫“鱼鳞石塘”。据史料记载,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明嘉靖年间,为杭州人创造。

为了更好地保护发现的古海塘遗址,当地政府将文体中心的一层和地下一层建为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博物馆,就是今年面世的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规划面积4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博物馆内设有专门的明清遗址展示区。近期,杭州江干区文物保护中心启动了“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馆标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发出邀请,以便集中社会力量,展现杭州古海塘的独特气质,共同保护华夏先民的智慧结晶。

海塘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从更早的版筑泥塘到吴越的竹笼石塘、宋代的柴塘,再到明清的鱼鳞石塘,每一种塘型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钱塘江两岸先民与大自然斗智斗勇,创作出的伟大作品。传承保护古海塘的历史文化基因,除了定点保护,博物馆或许就是最好的窗口。

滔滔钱江水,悠悠古海塘。如今,杭州有了另一种全新的古海塘遗址保护方式,这就是坐落于杭州江干区九堡文体中心的海塘遗址博物馆。通过建设海塘遗址博物馆、挖掘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开展海塘文化研究等,打造城市历史文化重要主轴,塑造钱江两岸独特魅力,从而与“拥江发展”的美丽杭州,交相辉映,深刻互动。

■本文依据新蓝网、钱江晚报、中国海洋报、杭州日报内容综合

一座记载抗战历史的城市博物馆 北碚如今留存大量抗战人文遗址

华龙网9月7日讯(记者 刘岱松)14年抗战,是中华民族的苦难抗争史,也是中华民族奋勇救国的英雄史。当历史的洪流冲刷而来,北碚,这座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安静小城,在那段特别的历史中,开始牵动全中国敏感的神经末梢。抗战时期,北碚成为陪都重庆的迁建区,大量机构、学校进驻北碚,无数文人、政治家、军人在这里传下佳话。73多年过去,当游客漫步北碚,仍会感叹血色岁月并未走远,那些尘封的故事,就隐藏在北碚的大街小巷、一瓦一木中。

磬室门前。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卢作孚规划北碚城市建设 是建设北碚奠基人

抗战时期的北碚,曾被称为“东方的诺亚方舟”。无数的宝贵人才、文物史料和重要物资都在这座城市中得到保护和存续。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时期,北碚被划为迁建区,这座城市先后涌进了机关、学校、社会事业单位200多个,各界名流、学者、作家、科学家3000多人。在当时,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三千名流汇北碚。

可巧的是,这艘满载文化思想瑰宝的方舟缔造者,正是卢作孚先生,他以“中国船王”的头衔而闻名于世。1927年,卢作孚以江巴璧合峡防团务局局长的身份来到北碚,彻底改变了北碚的命运。

在卢作孚大刀阔斧的改造下,短短几年时间,北碚拥有了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四川的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西部地区的第一家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卢作孚还在北碚兴办实业、教育、医疗机构,并整修街道,兴建公园。到1936年,北碚已成为一个全国闻名的花园小城。

磬室清新雅致的院落。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为纪念爱国实业家、建设北碚的奠基人卢作孚先生,2011年,北碚区对峡防局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辟建为卢作孚纪念馆。卢作孚纪念馆位于北碚区文星湾一巷,占地面积1473平方米,由3个大殿和2个侧耳房以及吊脚楼组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在此之前,卢作孚纪念馆先后为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区署、北碚管理局、重庆市北碚行政管理处的所在地。因此,馆址附近也是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的北碚政治文化指挥中心。

卢作孚纪念馆现存72件文物和文献资料,140张珍贵历史照片,34件文物代用品,并用图片、文字、实物、影像资料为展陈手段,各项资料皆以编年记法为序列,游客漫步其中,仍能清晰追溯卢作孚先生的人生轨迹。

在一张张历史照片前驻足,被抗战时期的文物包围,在黑白影像资料中感受卢作孚先生实业救国的曲折经历,仿佛先生音容笑貌犹存,游客也更容易感悟到卢作孚先生为寻找救国之路,创办教育、兴办实业、启迪民智、推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爱国主义情怀。

柏林楼门前。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北碚留存诸多抗战历史文化名楼 各界大咖名人都在这里“打过卡”

如今,当游客漫步于北温泉公园的林荫小路上,依然会瞧见那些斑驳的外墙和门窗。柏林楼、数帆楼、农庄、磬室、竹楼,这些旧时建筑在掩映的林荫中,向世人诉说他们曾经主人的传奇,那个特殊年代的救国群像:抗战军人、爱国富商、文人墨客……

1930年,“傻儿师长”范绍增同文化成等人打麻将,约定赢钱归公建楼。该楼依山临江,凭栏眺望,可见江面点点船帆,而故名数帆楼。

抗战时期,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吴玉章、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蒋介石等国民党要人都曾在数帆楼下榻。黄炎培有诗云:“数帆楼外数风帆,峡过观音见两三。未必中有名利客,清幽我亦泛烟岚。”朱德在云南讲武堂的老师李根源抗战时来游览北温泉,作《宿数帆楼》诗:去年此日永昌州,治理军书夜未休,今日客中吟啸处,嘉陵江月数帆楼。

数帆楼前。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1936年,卢作孚先生募捐建造竹楼别墅。竹楼共两层,占地141平方米,因其竹墙、竹柱、木楼、小青瓦屋面的特征,故取名竹楼。解放前,竹楼曾是北碚图书馆的分馆,建国后改名为北泉图书馆,向游人免费开放,抗战期间,郭沫若曾在此写作《唐棣之花》和《屈原》等剧本。1983年竹楼经维修,改为砖混仿竹木结构。

时至今日,当游客踏足竹楼,仍能见到砖红的墙面、蓝青的窗户和屋檐木刻、原竹木的柱子,进而陶醉于这光影斑驳的清幽世界。

竹楼外墙。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除数帆楼、柏林楼之外,北温泉公园还留存有柏林楼、农庄、磬室其他三座名楼,林森、冯玉祥、陶行知等政治、文化名人,皆在此留下足迹。在这里,他们或奋笔疾书痛斥日寇暴行、或大声疾呼宣扬抗日救国,而北温泉公园的这五栋楼,则是人们寻访往昔岁月最好的载体。

竹楼拥有多彩鲜明的外观。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美龄堂与花房子的光辉已远 但却是时代感鲜明的抗战建筑

北温泉上缙云山的路上有一地名曰“三花石”,三花石有一旧时别墅,外墙上黄石凸出,犹如花朵,由此得名“花房子”。抗战时期,国民党将领孙元良在此修建花房子,后来几经周折,1949年,梁漱溟先生迁居至此,致力于勉仁中学、勉仁书院、勉仁文学院的建设,并写下了著名的《中国文化要义》等作品。

如今,花房子和围墙仍是“开了花”的模样,红枫叶映着灰墙,一冷一热的色调却有种说不出的和谐。一楼一底,坡屋顶,琉璃瓦,怪石小谢,翠竹活水,园子并不大也五脏俱全,游客踏入其中,仍能感受那份寂静深幽。

农庄被绿树林荫包围。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运河口的美龄堂,修建于1943年,抗战时期,宋美龄担任中国妇女慰劳总会主任委员,为安定军心,在北碚建立一个全国妇女慰劳总会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改善伤兵生活,组织生产自救。

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区址选在碑坭坝,于1942年破土动工,一年建成。实验区内建有一幢砖木结构的小礼堂,为纪念创建人宋美龄善举,命名为“美龄堂”。美龄堂背靠苍翠旖旎的缙云山,面临山青水秀的运河公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美龄堂内展示了不少抗战时期伤残军人使用过的物品,馆中陈列的几十幅旧照片,更细致反映出了宋美龄传奇的一生,以及当时试验区内战时伤兵如何生产自救的过程。

无论是美龄堂还是花房子,其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物,更是见证抗日战争历史的遗迹。游客漫步于这些旧时楼阁中,若能对那份艰苦岁月有所感悟,便是这些遗迹最大的意义。

北碚重整金刚碑古镇雄风 复活抗战历史人文风貌

北碚城郊,缙云山麓,嘉陵江畔,深藏着一座古镇——金刚碑古镇。清康熙年间,金刚碑因缙云山南坡煤业而兴盛,古镇也成为嘉陵江上最重要的运煤码头,至今,金刚碑已有300余年历史。

到抗战时期,金刚碑古镇因为一群人的到来,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不可多得的抗战历史文化遗址。随着北碚成为陪都迁建区,大批科学文化教育名流巨擘3000余人涌入北碚。金刚碑繁茂浓郁的植被以及深藏山坳的独特地理位置更是成为众人避乱世免于纷扰的首要选择。

农庄外墙。首席记者 雷其霖 摄

金刚碑古镇见证了船舶大王卢作孚与石油大亨孙越崎的历史性握手;见证了钱自成带领滑翔机修造所全体员工临危受命,保障了抗战飞行员训练的有序进行;国民参政会章伯钧在此选址建立“中央赈济委员会利民皮革厂”,及时补充了抗战时期军需用品的短缺;教育家梁漱溟在这里著书办学,建立了勉仁书院;“国术大师”张之江在这里提倡武术健身,建立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于右任在这里兴办了草堂国学专科学校。

同时,金刚碑亦是大师出没的地方,聚集了中国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和文化名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在此与调查员裴文中一起钻研出“北京猿人”头骨存在的证据;正中书局著名的散文学家谬崇群在这里写成了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集《夏虫集》《石屏随笔》《人间百相》;顾颉刚在这里主持边疆语文编译会并主编了《文史杂志》;历史学家翦伯赞在这里先后出版了《中国史纲》第一卷和《中国史论集》第一辑。

此外,曾在此寓居过的名人还有傅抱石、吴宓、谢无量、孙伏圆、陈子展、熊十力、陈亚三、周谷城等人,老舍、梁实秋、郭沫若、柳亚子、田汉、曹禺更是这里的常客。

由于年代久远,金刚碑古镇上不少房屋已经受损,濒临垮塌。2017年,北碚区正式启动了对金刚碑的升级改造。在保存好古迹的基础上,金刚碑古镇将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温泉养生、游船观光等业态,还将恢复勉仁书院,新建文创文旅学院,培育艺术研学基地、文创孵化等产业,重生后的金刚碑,不仅是抗战历史文化遗迹,更会是一座文创小镇。

73年过去,抗战时期的建筑、遗址、文物,或已不再如当初那样光鲜亮丽,但它们承载的记忆,仍在向每个来北碚的人传达最鲜明的历史。“北碚保存了19个珍贵的抗战遗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文物点5处。”据北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北碚区一直重视境内各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未来,还将出台统一政策,对各抗战文化遗址以及文物进行更全面的保护和管理。

作者:刘岱松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