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奎洞穴旅游攻略-科斯奎洞穴必玩景点

瑞文妹
科斯奎洞穴

科斯奎洞穴位于法国马赛市附近的海湾内,在1985年由职业潜水员亨利•科斯奎发现,由此命名为科斯奎洞穴,当时立即轰动了整个法国和欧洲。据考古研究推测,由于旧石器时期地中海的上升,洞穴的入口处位于海平面37米之下,是法国重大考古遗迹之一。

由于在刚发现科斯奎洞穴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有三个潜水员迷失在洞穴内而致死亡,该洞穴于1991年才对公众开放。现如今,游客经过一条长达175米的隧道便可安全进入科斯奎洞穴。尽管洞穴的入口深在水中,洞穴内大量精美的史前壁画却并未被水淹没。洞穴中包含着数十幅壁画和雕刻作品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的壁画艺术标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较早的手绘图案和相关的图形,可追溯至2.7万年前的格拉维特时期;较新的符号绘画和动物绘画,可追溯至1.9万年前的梭鲁特时期。

Cosquer Cave

必去理由:法国最知名的海底洞穴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Provence-Alpes-Côte d'Azur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马赛 [Marseille]

探访突尼斯的原始洞穴部落

好莱坞大片最喜欢去突尼斯取景,像星球大战 Star War、英国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印第安纳 琼斯 Indiana Jones等。突尼斯距离欧洲国家很近,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马耳他只是一水之隔。从布鲁塞尔到突尼斯飞机只要2个多小时,那里虽然是穆斯林国家,颇受西方文化影响,沿海城市的女性算是很开放,文化教育程度也很高。突尼斯的经济在非洲国家算是佼佼者,以后还有博文介绍突尼斯概况,突尼斯3000千年历史的迦太基皇朝,以及突尼斯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北非国家旅游算是突尼斯最多了,一共有5次经历,照片很多,有很多博文要写。下星期去摩洛哥,之后也会写很多摩洛哥的博文。

上图是突尼斯的原始部落地区Matmata马特马他遗址,有600年历史,那些人居住在山上的洞里,以前都是一个个土丘,当地人在古代时候就把他们改造成这样的洞穴房子,有点类似土耳其Capadocia那儿的情形。

这些原始洞穴人家很特殊,住着Berber伯伯尔族部落,建筑都是按照山丘挖掘而成。窗户很小,还好那里很少下雨,否则上下石梯难以想象,看到一个老人从上面走下来,好像是杂技走钢丝。

Matmata马特马他的工艺品摊位,突尼斯的陶器还是很有特色,手绘的。以前每次旅游时都买工艺品作为纪念,下个星期去摩洛哥估计不会再买,没地方放,而且摩洛哥我也去过三次了。

我也走上去参观了那些人家,几乎没有家具,这种洞穴适合于突尼斯炎热的气候,住在里面冬暖夏凉。

这是古代洞穴遗迹,有600年历史。Berber伯伯尔族是古代北非原居民,在阿拉伯人来到北非后,被驱赶到山区定居,始终过着和保留着他们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目前也有不少伯伯族年轻人偷渡来到西欧打工。

突尼斯国家不大,人口1000万,但是贫富差异还是很大的,沿海地区明显经济发达,山区人条件还是落后,很多人离家出走去海边城市打工。突尼斯最高山脉只有1300米,但是它的地理分布却变化很大,有海,有山,有沙漠和绿洲,果园和橄榄树是突尼斯的主要农业经济。突尼斯的政治情况现在正在发生很大变化,老百姓都盼望民主选举产生的新政府能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福利。

原始洞穴人家,有些已经废弃,有些至今还有人住,去参观时导游让我们尽可能的施舍些小钱,这和在贵州参观那些洞穴人家一样,其实也很正常,居民忙着烧水沏茶,煮当地人的薄荷茶,还做些烙饼给西方客人,给些小钱是应该的。但是欧洲人也很小气,只是好奇,有些还很冷漠,同情心如何不得而知。一般西方人看到别人比自己生活差,心态就平衡和满足了。

我觉得这种粗狂的风景很特别,每个人的活法不同,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评判别人,说不定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并不喜欢大都市的喧嚣。这是人间的最后乐土,无烟和与世无争的世界,很多去过突尼斯的国内旅行者还不曾踏进过这块净地,算是中国的西藏吧,比西藏还要原始的洞穴部落,他们不是阿拉伯人,是Berber人,在突尼斯阿拉伯占百分之90, 其余的民族占百分10,在大街小巷,看到的突尼斯人的脸型有很大差异,有些像欧洲人,有些是纯黑人,也有些像中东人,也有些像亚洲人。

突尼斯南部的洞穴人家建筑风格有不同,这是在山坡顶上人为的凿出个大洞,有点像天坑。突尼斯南部夏天很热,四五十度,但是这洞里不会热。每个地方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本领。

在这个巨大的高原上到处可见有一些凹陷之地,在凹陷地的峭壁上挖出了很多的洞穴,这就是当地土著人所居住的房屋,这些房屋冬暖夏凉。站在地面上放眼望去,只能看见一个坑连着一个坑,根本看不见房屋。聪明的Berber柏柏尔人居住这种房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居住方式主要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这个地区因受撒哈拉沙漠的影响,终年干旱酷热。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柏柏尔人的地下村庄则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住在里面凉爽舒服,一年四季都不受气候的影响。

风景如画的大山Chenine,有果树和橄榄树,突尼斯的橄榄油出口到欧洲,非常受欢迎。这是撒哈拉沙漠的绿洲,底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是2007年第三次的突尼斯南部之行所拍,我们全部行程是乘坐Landover 吉普车游览所有景点。我和一个比利时家庭同坐一辆车,一路颠簸,有好路不走,司机专门挑选那些破旧的坎坷不平的道路行驶,有时候直接穿行在沙漠和石头山上。 上面图片是在突尼斯盐湖Chott el Djerid所拍摄,是北非最大的盐湖,面积7000平方公里,夏天温度高达50度。好莱坞星球大战电影也在那儿取景。2008年Chott el Djerid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例如世界自然遗产,是世界上罕见的盐湖,非常壮观。

全程就是坐吉普车作突尼斯南部之行,下面是盐湖。 看上去很壮观,其实做吉普车远没有坐大巴舒服,作为尝试一下撒哈拉沙漠的Safari,艰苦都是值得的。

这是在盐湖上,风景非常美丽,一望无际的盐海,看上去像沙漠。

我在离阿尔及利亚150公里的路标前留影,2边是盐湖,冬天结成石块状,夏天就融化为盐水了。1月份的冬天,在北非突尼斯早晚温差很大,中午炎热,晚上很冷。

坐火车去Gafsa, 崇山峻岭,两边悬崖峭壁,很多喜欢荒野苍凉美的旅行者肯定会被这种场面所激动。

国内很多大山上修铁路和公路也会看到如此情景。

大家都挺激动的,毕竟眼前的大山很壮观,颜色在太阳下被染红了,有人称这种岩石是玫瑰山崖。

沙漠绿洲看到了吗,还有几颗棕榈树,换在别处见到棕榈树没什么稀奇,可是在那种不毛之地有棕榈树那就是绿洲奇观了。

还有一汪碧绿的泉水和瀑布,不得不拍手称绝,这是撒哈拉沙漠的奇观。

我就是和这个比利时家庭同坐一辆吉普车的,吉普车是三排,他们一家5人,加上我和司机一共7人。

翡翠般的池塘,含有很多矿物质,非饮用水。像仙境,好像在九寨沟才能看到如此景色的。

这儿就是沙漠绿洲Chebika,著名的南部旅游景点,阿拉伯古代时称其为太阳古堡,The sun castle. 上世纪已经被国家封闭,居民撤离这区域,比较贫穷和危险吧,只有少数家庭依旧居住在那儿,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Star War 和English Patient 都在那儿取景,国内游客去那儿旅行时千万别错过那儿。

清泉就是从这大山上流淌下来的,周边不少瀑布泉水,难以理解。

Midés大山,全秃的黄石山,每个人都很激动,欧洲老外很少看到这种光秃秃的大山,我以前也没见过,中国的黄山泰山不都是有石有松吗。

和比利时家庭合影,一路相处和睦,2个中学生,1个小学生,是圣诞假日期间。孩子们从小锻炼,经历一下adventure 旅游还是不错的。

偶尔有些小摊位 吸引旅游者,那些五颜六色是阿拉伯人的包头巾,看上去像彩旗。

山区风景点卖工艺品摊位。

这位摊主看上去就是纯黑人了,突尼斯和摩洛哥都有很多黑人,有些是从西非逃难过来的,有些也是好几代黑人在这里居住了,突尼斯以前也有很多犹太人,现在这些山区居民以Berber人为主,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当然阿拉伯语和法语在突尼斯是通用的。

这是Tamerza 峡谷,深不可测。也是English Patient奥斯卡得奖电影拍摄场景,突尼斯国家虽小,但是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都很值得参观,所以我特别喜欢去那儿旅游,不管是呆在海边城市还是沙漠旅游都使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马车就像国内的三轮车,既可作为旅游观光,也可以作为出租车,在埃及和北非很多地方坐马车就是坐出租车。

在沙漠边缘地方,经常一个人独自出来骑马,悠闲漫步,其实在我前面有个年轻人拉着马缰绳走路,不是这个小孩,完全不是驰聘疆场那种电影画面,50元人民币1个小时。

这是突尼斯南部Gabes古镇,按照古罗马建筑风格建造的小镇。那些当地人闲的发慌,坐在那儿发呆晒太阳或者去咖啡喝茶和抽水烟。咖啡馆是男人的世界,女人在家做家务带孩子。城市里的妇女现在开始打工挣钱了,社会地位还是很低,这就是穆斯林国家。

Gabes小镇非常具有阿拉伯的异域风情,在突尼斯南部治安很好,当地人非常友善,我可以和他们用法语交流。

这是普通牧民,有的是游牧民族Nomade,居无定所。突尼斯的羊很值钱,过斋月节Ramadan才吃羊肉。小孩和妇女放羊较多,还有就是老头子放羊,部落人的生活很休闲,天气差不多天天晴朗,对那些憨厚纯朴的突尼斯山区人来说,没有其他太多的物质奢望,也过得很快乐。下一篇是突尼斯的撒哈拉沙漠。

中国第一个洞穴科学研究博物馆,柳州亲子游绝佳好去处

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洞穴科学研究博物馆,也是柳州市新晋网红打卡点,亲子游绝佳好选择。

每周末,无数家长带着小朋友驱车前来接受“教育”,更有年轻小姐姐们前来“朝圣”拍大片。到底它有什么神奇魅力?跟着我一起来揭秘吧~

作为中国第一家洞穴科学研究博物馆,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新馆,既有户外白莲古洞遗址,又有科技感、现代感满满的室内陈列馆,是柳州乃至广西博物馆里的自然科普担当。每周末,家长们总是带着小朋友来这里探秘,是柳州绝佳的亲子游好去处。

第一眼:高颜值,设计极具现代感,不愧是网红拍照打卡地

白莲洞洞穴博物馆新馆,9000多平方米,是广西第一座清水砼建筑的现代化博物馆。

以自然质感作为装饰面效果的清水砼建筑,厚重清雅,体现的是一种“素面朝天”的天然之美,是一种高贵的朴素,也是品味的象征,比金碧辉煌更具现代感。

所以,每周这里有非常多的年轻人特地跑过来打卡,只为拍出几张格调满满的美照。

第二眼:这是学霸!柳州博物馆中的科普担当,周末亲子游必选地

虽然非常有风格的外观设计吸引了年轻人们的关注,但实际上白莲洞博物馆最大的粉丝群,却是小朋友们。

闪闪发光的地球、有光影斑驳的海洋世界、超大只的神奇恐龙……一楼地球往事古生物演化陈列区,神秘极了。好奇宝宝们来到这里,仿若置身一个梦幻的世界。

而二楼的洞穴家园,纪录了中国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的起源。在原始森林里,柳州人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长得和我们一样吗?所有答案,都可以在这个馆内找寻。研究中发现,白莲洞内有螺蛳的痕迹。这说明,柳州人爱吃螺蛳,已经有2.6万年的历史啦。

空间开阔,灯光明亮,影音结合导览,视觉设计震撼,交互式体验,让小朋友在娱乐中学到更多自然与生物科学的知识,打开他们新世界的大门。

白莲洞博物馆,就是那位让小朋友们特别崇拜的高智商学霸叔叔,在小朋友中人气一级棒。所以,这里是柳州市亲子游的绝佳好选择。

第三眼:盛名中外,白莲洞是柳州文化的瑰宝和闪亮名片

白莲洞博物馆不仅是柳州的瑰宝,更是中国和世界的瑰宝。早年间,白莲洞因其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内涵和洞内典型的岩溶地质现象引起世界注意,日本、英国等海外电视台多次来访拍摄报道。

在白莲洞博物馆正门口右侧,有一座白面山,这是一座巨大的连座峰林山体的一部分,山中有面积7500平方米的石灰岩溶洞,共有5个洞口。主厅洞口正中有一块巨大的白色钟乳石,形似莲花蓓蕾,白莲洞之名也因此而来。

“白莲清香泥不染,洞内堆积内涵多”。白莲洞博物馆不仅拥有现代化室内馆,还有独特的户外馆——白莲古洞遗址和洞穴地质景观。不过,近期白莲洞洞穴地质景观区暂不对外开放。所以户外景观区这次没有能去探访。

怎么样,高颜值、科普担当、世界盛名的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值不值得你pick?

博物馆精心策划了非常多的研学活动,全程免费,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快带小可爱们来参加吧。

参观指南

地址:柳州市柳石路472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入馆须知:基本陈列展览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前来参观的游客(包括儿童、老年人)都需要预约,如没有手机,可由同行人员代为预约。

开放范围:白莲洞博物馆园区、综合陈列楼展厅,白莲洞洞穴地质景观区暂不对外开放。

来源:时尚旅行生活美学

天南地北聚宜良,万水千山游九乡 | 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第一站

洞边深墨写深潭,野石深径空幽幽。寻闻九乡美景奇,踪达石塘寒濑声。6月3日上午,云南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举行了一场正式而又热情满满的开营仪式,拉开了科学考察九乡、科普宣传九乡工作的序幕,下午,我们便怀着豪情壮志踏上了我们的征程,开始了我们的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科普之旅,快来看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吧!

今日汇报小组:洞野寻踪

口号:群贤毕至大美云南,少长咸集梦里九乡。

第一站:地质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微缩的"神田"景观,展现了九乡神田的独特样貌。随后听着科普导师彭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一些九乡的地质情况,比如九乡独一无二的洞穴沉积物、风吹石弯等现象,方便了我们后续的游览学习。

第二站:荫翠峡谷水中行

在科普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乘升降梯到达了荫翠峡旁,等候着乘坐游船一览荫翠峡的景观。荫翠峡全长约1500米,高20余米,两侧岩壁相距不到10米,显得十分深幽。沿着麦田河,船行于荫翠峡之中,两岸绿树成荫,岩壁高耸崎岖。左边是悬崖峭壁、湍急暗流;右边是灰岩石壁、钟乳石交错而立。我们纷纷屏气凝神,一边细听科普导师的讲解,一边近距离观察和熟悉两岸钟乳石的奇形怪状,感慨裂缝式峡谷的幽深风貌。

第三站:雄狮大厅显雄风

随着水声轰隆响彻耳畔,我们进入叠虹桥景区的第一个洞穴--白象洞,穿过洞内最高落差高达百米的惊魂峡,我们来到了雄狮大厅。其面积体量广阔,气势恢宏,面积达15000平方米。在被大厅的规模震撼到的同时,我们又从地质专家口中得知这是两条地下暗河冲刷而成的结果。抬头看整个大厅,看不见任何一条接缝和支柱,只见厅口透光处钟乳凝石似雄狮,守卫着这一方的安宁与平静。大厅内除了闻名的九乡奇石,更有盲鱼金线鲅的展览(雄狮大厅以活体盲鱼展示,在全国尚属首例),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第四站:雌雄双瀑浪漫情

雌雄瀑布也是九乡地质公园名景之一,它位于卧龙洞中。进洞后,我们被巨大的飞瀑落石声震慑到,一下阶梯便看到河水被巨石从中劈开一分为二,泻入谷底,形成两条巨大的瀑布。而它们又在10米多深的渊潭中汇合在一起,双瀑跌宕,气势磅礴,相传它们是由一对情侣所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赋予它“雌雄双瀑”的浪漫名字,加上电影《神话》中的经典画面取景于此,更加令人心向往之。

第五站:神女宫殿醉玲珑

刚进入神女宫,便被洞口那色彩缤纷、千奇百怪的钟乳石群吸引住了。通过科普导师的讲解,我们仿佛进入一个童话王国,“玉树琼花”“群仙聚会”“石花宝柱”等钟乳石景观应接不暇,姿态万千,惟妙惟肖。云南师范大学的地质公园专家李玉辉老师沿途带领我们观察洞内“奇怪”的地质景观,通过互动问答,清晰而又生动地讲述了这些地质遗迹的生成与演变历史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在轻松的氛围里,我们学习到了相关的地质知识,同时也意识到了人类演化、生物演化与地质演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收获颇丰。

第六站:幽幽神田如仙境

在冰冷的溶洞深处,闻名遐迩的神田(边石坝)似乎羞于见人而在其周围形成朦朦胧胧的水雾,但这却更加激起了我们想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想法。在老师们的解说下,我们明白了边石坝的成因是有水中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的沉淀,在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而形成。远看如梯田,近看似仙池。幽幽神田也在科普活动的进行中逐渐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九乡神田体量恢弘,田田毗连,是目前世界上开发两千多个溶洞当中最大的一个,加上水雾迷漫,让人恍恍惚如坠仙境。

叠虹桥景区的参观和学习,让我们不得不为其“溶洞博物馆”的名号拍手叫绝。李玉辉老师在讲座时就提到过“九乡溶洞有五层”,当时我们大家都以为溶洞有"五层楼”罢了。然而,直到我们目睹了溶洞的“真面目”,才发现我们小瞧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小看了几亿年积攒下来的创造力。

通过地质科普活动了解到的叠层石,倒牙石,生物喀斯特,卷曲石等地质奇观成因,更是让人不禁感慨造物主的神奇魔力,在游览之后仍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留恋与憧憬......

步于溶洞之中,低头回顾来时的路,不由得深呼一口气。抬头上望,高处的路又通往何处呢?在迷宫似的溶洞城堡内,我们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若不是科普导师沿途讲解,定会花了眼。

感悟

晚饭之后回到会议室,科普志愿者训练营的营员们开始了对今天活动的心得交流。这次活动参与的志愿者们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从不同角度为地质博物馆提出建议,这让我们感触良多:一个志愿者的视野提供一种可能,而多个志愿者的想法相结合,就会碰撞出更多的可能。

科普志愿者训练营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把各个行业的精英人士汇合起来,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和想法融汇,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让科普活动进行的生动有趣而又全面深刻。

在科普老师的引导下,一系列讨论交流后,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这便是本次科普活动第一天带给我们的成长。

精彩内容